春思诗

[南北朝]:萧子云

春风荡罗帐,馀花落镜奁。池荷正卷叶,庭柳复垂檐。

竹柏君自改,团扇妾方嫌。谁能怜故素,终为泣新缣。

写作背景

《春思》是南北朝萧子云所作的一首乐府诗。

作品赏析

《春思》是萧子云所作的一首叹春惜春、喻扇喻情的乐府诗。
在南朝齐、梁时代,萧子云的诗,比较清浅明丽,流露性情。此诗前四句,写得十分随心所欲,却把女人春思的环景描绘得非常到位:春风荡漾入深闺,春花飘飞落妆台;池荷才露尖尖角,杨柳已绿垂窗檐。接下来,诗人直奔主题:竹柏异心君自改,团扇入秋妾方嫌。谁能春思怜故素,终为班姬泣新缣。怜故素,泣新缣,诗虽终而言未尽!
这首诗题为“春思”,抒写的是春日里的怨情。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弃妇,春日来临,她触景伤情,既责怪前夫,又暗自为命运悲叹。
前四句描写春景。“春风荡罗帐”,视线由室外引入室内。室内,只有弃妇孤单的一人。其景象恰如李清照词中所写的情况:“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⑷。”(《凤凰台上忆吹箫》)次句是一个特写镜头:见梳妆台上日渐凋零的瓶花,在春风吹拂下,片片飘落。萎败的春花,空荡的罗帐,弃妇房中呈现的是一派清冷萧瑟的景象,接着,她将目光转向室外:远处,“池荷正卷叶”——荷叶已将尖尖角伸向池面;近处,“庭柳复垂檐”——庭前,绿柳成瘾,正垂挂在房檐前。“余花”、“池荷”、“庭柳”,表明节令已是暮春。春将归去,芳菲渐歇,寡居独处的弃妇心中怎能不倍觉惆怅呢?
后四句即是弃妇在伤感情绪的驱遣下,自诉不幸。她首先想到的是故夫的轻情薄义。“竹柏君自改”,弃妇以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的口吻,义正辞严地谴责故夫:我之遭到抛弃,全是以为你改变了竹柏的忠贞之性。“团扇妾方嫌”,转从自己的一面立论,说明自己是不甘于被抛弃的下场的。“团扇”,用汉朝班婕妤《怨歌行》的典故:“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后世即据此诗以团扇入秋即遭弃捐以喻弃妇的不幸。以上两句对比见意,从妾嫌团扇的对面加以强调,从而挑明了造成悲剧的责任。结尾两句用汉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的典故,悲叹自己的不幸命运。《上山采蘼芜》写一个路遇故夫的弃妇,故夫告诉她:“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这里以“故素”指自己,以“新缣”指故夫另娶的“新人”。弃妇自伤不幸,所以说:谁能哀怜同情我呢?我将终生要为故夫另觅新欢的背弃行为流泪痛苦。
此诗采用的是古典诗歌习见的先景后情、以景衬情的写法,在表现上形成特色是两用前代弃妇诗的典故。《怨歌行》与《上山采蘼芜》是两首广为流传的古诗,以之入诗,不仅言简意赅,且有助于引发联想,增进作品的历史感,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团扇”、“故素”、“新缣”,虽用字寥寥,却使《春思》诗中的弃妇顺理成章地加入到文学史上长长的弃妇形象的行列之中,从而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广泛而持久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萧子云简介

南北朝·萧子云的简介

萧子云,(487—549)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景乔。萧子恪弟。齐世,封新浦县侯。入梁,降爵为子。起家秘书郎,官至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侯景之乱,宫城失守,奔晋陵,饿死于僧...〔萧子云的诗(11篇) 萧子云的名句

猜你喜欢

春思诗

南北朝萧子云

春风荡罗帐,馀花落镜奁。池荷正卷叶,庭柳复垂檐。

竹柏君自改,团扇妾方嫌。谁能怜故素,终为泣新缣。

春思诗

南北朝谢朓

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
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
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
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
梦寐借假簧,思归赖倚瑟。
幽念渐郁陶,山楹永为室。

晓思诗

南北朝萧纪

晨禽争学啭,朝花乱欲开。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台。

红妆随泪尽,荡子何时回。

闺思诗

隋代罗爱爱

几当孤月夜,遥望七香车。罗带因腰缓,金钗逐鬓斜。

闺思诗

南北朝范云

春草醉春烟。
深闺人独眠。
积恨颜将老。
相思心欲燃。
几回明月夜。
飞梦到郎边。

孝思诗

明朝湛若水

卢生笃孝思,终身念母慈。绵绵衣上线,见母不见衣。

笑语与居处,优乎见容止。行道以立身,大孝在吾子。

边城思诗

南北朝何逊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美严王思诗

两汉应季先

乘彼西汉,潭潭其渊。

君子恺悌,作民二亲。

没世遗爱,式镜后人。

秋闺夜思诗

南北朝萧纲

非关长信别,讵是良人征。九重忽不见,万恨满心生。

夕门掩鱼钥,宵床悲画屏。迥月临窗度,吟虫绕砌鸣。

初霜霣细叶,秋风驱乱萤。故妆犹累日,新衣襞未成。

欲知妾不寐,城外捣衣声。

赋得遗所思诗

南北朝刘孝绰

遗簪凋玳瑁,赠绮织鸳鸯。未若华滋树,交枝荡子房。

别前秋已落,别后春更芳。所思不可寄,唯怜盈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