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郭印的诗 > 次韵李尧俞良臣论交一首

次韵李尧俞良臣论交一首

[宋朝]:郭印

深知不作昌时瑞,成茧那能效野蚕。
世态如云从自薄,交情若水定非甘。
最怜炊黍张生约,勿笑分财管仲贪。
欲结他年渔钓友,江湖舍我复谁堪。

郭印简介

宋朝·郭印的简介

郭印[约公元一一二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双流人。约宋钦宗靖康初前后在世。年在八十岁以外。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任仁寿、铜梁等地县令,左朝请大夫等。宋高宗绍...〔郭印的诗(718篇) 郭印的名句

猜你喜欢

次韵李尧俞良臣论交一首

宋朝郭印

深知不作昌时瑞,成茧那能效野蚕。
世态如云从自薄,交情若水定非甘。
最怜炊黍张生约,勿笑分财管仲贪。
欲结他年渔钓友,江湖舍我复谁堪。

和李尧俞韵

宋朝冯时行

海头归到峡江滨,新岁残年只并邻。
梅自多情工恼客,月如知己辄亲人。
江山纵肯容吾老,猿鹤应嫌不自珍。
从此扁舟须驾阁,名教鲁史续书麟。

和李尧俞郎中西归有感

宋朝冯时行

去留出处勿相关,炼得心丹已九还。
自有文章为鼓吹,只将廓庙等云山。
百年有酒堪留念,万事无心忘驻颜。
郎署分符旧名姓,安知不在覆盂间。

岁暮舟次荆州呈李尧俞

宋朝冯时行

肃霜闻渡雁,湖海发归舡。
烟树开吴泽,风帆尽楚天。
经过成往事,信宿是明年。
诗句随元礼,云山共一天。

送太仓俞良臣之安州学

明朝李东阳

青山骑马入安州,回首京华是旧游。岂谓功名非适意,漫将诗酒坐消忧。

渚芹香湿还经雨,岩桂花迟总待秋。借问娄江今几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孤渚凝寒睇

宋朝冯时行

孤渚凝寒睇,斜风看乱飘。
已狂难自定,初泊不胜娇。
白向水边断,轻来衣上消。
更愁清梦觉,篷底听萧萧。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密雪晚来急

宋朝冯时行

密雪晚来急,扁舟江上看。
冻云千顷白,对我一襟寒。
屦冷深犹立,巾欹重更弹。
家山想同梦,夜倚玉栏干。

次韵李仓春游一首

宋朝刘克庄

秧马从今渐可行,林鸠未好便呼晴。
敢云使者乘轺传,聊为君王式耦耕。
有一日留忧职旷,无三宿恋觉身轻。
此生不复持高论,愿友台佟与尚平。

次韵龚良臣见赠

宋朝周孚

楚国两名士,鹤居鸡鹜群。

有谁沾剩馥,独子嗣清芬。

到睡唯黄妳,扶衰祗紫君。

犹胜驰宦子,挥汗读移文。

争臣论

唐代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人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入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