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郭印的诗 > 普慈郡池板桥颓坏更为石桥

普慈郡池板桥颓坏更为石桥

[宋朝]:郭印

莲塘十亩方,中作长桥渡。
荒荒岁月老,烈烈风雨蠹。
板面拆已穿,梁脊桡而腐。
我来日曳杖,往往不能步。
平生历险危,所至靡惊惧。
唯持忠信行,似有神物护。
但忧强童子,失足或颠仆。
乃伐南山石,甃成如砥路。
曾微十日劳,遂享百年固。
怅昔用材力,其费一何巨。
前人岂不思,袭旧终莽卤。
作诗示儿曹,万事长要虑。

郭印简介

宋朝·郭印的简介

郭印[约公元一一二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双流人。约宋钦宗靖康初前后在世。年在八十岁以外。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任仁寿、铜梁等地县令,左朝请大夫等。宋高宗绍...〔郭印的诗(718篇) 郭印的名句

猜你喜欢

普慈郡池板桥颓坏更为石桥

宋朝郭印

莲塘十亩方,中作长桥渡。
荒荒岁月老,烈烈风雨蠹。
板面拆已穿,梁脊桡而腐。
我来日曳杖,往往不能步。
平生历险危,所至靡惊惧。
唯持忠信行,似有神物护。
但忧强童子,失足或颠仆。
乃伐南山石,甃成如砥路。
曾微十日劳,遂享百年固。
怅昔用材力,其费一何巨。
前人岂不思,袭旧终莽卤。
作诗示儿曹,万事长要虑。

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驱车晓蹋板桥霜

宋朝赵蕃

驱车晓蹋板桥霜,头为岑岑势莫当。
颇念索衣为御具,可怜行李只空囊。

书普慈长老壁

宋朝苏轼

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缘。
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参白足知禅味,苦厌黄公(鸟名。)聒昼眠。
惟有两株红杏叶,晚来犹得向人妍。

过普慈寺二章·其二

清朝姚燮

虚阁敞明牖,隔城山窥人。高蝉不畏凉,尽意留斜曛。

天海方浩秋,孤孑愁我身。衣薄难受风,心逝恐为云。

龙象绝傍依,离劫自完存。默受盂水供,坐对芙蓉醺。

说学送句辅元赴普慈

宋朝吕陶

六经圣人心,言以寓微意。

著示万世教,大略归简易。

先儒事研覃,传注发奥秘。

其间岂无失,十数才一二。

沿波而讨源,自可见极致。

学者不务此,纷纷竞非是。

所得方一毫,已谓尽千里。

譬如就寸管,窥觇九清位。

又如持小蠡,测度巨浸水。

近年经术兴,众说尤鼎沸。

或沿老佛解,或取鬼神议。

或以对偶求,或用点画治。

往往勤万言,区区释数字。

茫昧超洪荒,高阔等天地。

幽欲根死生,明欲混愚智。

五常孰为常,百氏孰为氏。

古今名家学,一旦尽委弃。

老生分退缩,钳口深有畏。

晚辈互驰骋,锐力不少避。

兹事系风化,贤者慎措置。

吾乡句夫子,天禀最纯粹。

事亲存至行,执卷考精理。

平生耽道腴,大嚼得鼎味。

使之典胄席,琢玉成贵器。

不尔坐泮宫,好音变恶类。

头白颜已苍,犹从一麾寄。

普慈实名郡,良俗先礼义。

斯文久磨淬,浮笔耻诵记。

有心欲闻韶,作乐虑惉懘。

有道欲适远,驱车患轩轾。

兹焉遇儒师,于学有统帅。

公若舜权举,明若轩鉴视。

珍若太羹饱,快若醇酎醉。

诗书文翁治,教育孟轲志。

虽则憩甘棠,清风似槐市。

游灵隐遇雨呈普慈及二诗翁

宋朝杨蟠

山老未容山客去,故将云阵锁山门。
雨催晚色凝诸岭,雷送春声落后村。
今夜青林妨月上,故人白首把诗论。
来朝山水终瀰泛,策杖相随讨涧源。

寄题普慈阁为熊王诸君索赋

明朝李确

云树为邻锁断桥,阑干长日傍烟霄。

溪流似带窗前抱,山色如屏座可邀。

花满客携莲社酒,月明僧听海门潮。

秋来拟趁双鸿翼,同礼慈容望泬㵳。

松化为石

唐代齐己

盘根几耸翠崖前,却偃凌云化至坚。乍结精华齐永劫,不随凋变已千年。逢贤必用镌辞立,遇圣终将刻印传。肯似荆山凿馀者,藓封顽滞卧岚烟。

松化为石

唐代齐己

盘根几耸翠崖前,却偃凌云化至坚。乍结精华齐永劫,
不随凋变已千年。逢贤必用镌辞立,遇圣终将刻印传。
肯似荆山凿馀者,藓封顽滞卧岚烟。

为石云悼鹤

宋朝戴复古

瘗鹤有故事,花边结小茔。
不登千岁寿,无复九皋鸣。
问汝缘何死,主翁无限情。
最令人忆处,侧耳听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