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陈与义的诗 > 雨中宿灵峰寺

雨中宿灵峰寺

[宋朝]:陈与义

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
只应护得纶巾角,还费高僧一炷香。

陈与义简介

宋朝·陈与义的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的诗(667篇) 陈与义的名句

猜你喜欢

雨中宿灵峰寺

宋朝陈与义

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
只应护得纶巾角,还费高僧一炷香。

宿灵峰赠总持大师

宋朝许景衡

记得曾为凤林客,高僧住处最深幽。

几千里外重携手,三十年间一转头。

霜叶乍惊风槭槭,云堂相对夜悠悠。

去留聚散元无著,自笑多情更刻舟。

游灵峰寺

明朝陈崇德

满眼峰峦总是诗,挥毫难尽个中奇。

鸣琴声彻归云洞,曲水流同品字池。

啼鸟忽闻无觅处,好山贪看立多时。

兴游忘却归途晚,望海亭前月上迟。

游灵峰寺

明朝樊阜

步入灵峰寺,岚霏翠湿衣。
野塘蒲叶短,石磴藓花微。
潭静龙长卧,山寒鹤未归。
老僧茶话久,高阁转斜晖。

游灵峰寺

明朝高廪

珠林回象界,宝阁俯重城。

佛境由来静,尘心到此清。

山光连野碧,湖影荡空明。

不见谈玄客,閒云自送迎。

灵峰寺洞

宋朝徐玑

洞在寺之右,昔存罗汉从。
石峰排似笋,山势裂因龙。
自有泉甘美,无愁路叠重。
圣灯云照夜,宿客间曾逢。

独游灵峰寺

清朝俞明震

野寺泉无源,名山僧必俗。不寻山外山,转受烟霞梏。

灵峰十里遥,秋色满平麓。微闻钟磬音,寺门隐乔木。

想望诸天高,步步入幽曲。僧遇无言时,松经劫后绿。

苍然古图画,对此心神肃。独游取空象,人境两无触。

偶然意所是,云山徒碌碌。曳杖出青冥,止观吾亦足。

题灵峰寺壁

宋朝苏轼

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
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

雁山灵峰寺

宋朝释文珦

谢公岭下灵峰寺,诺讵罗曾向此居。
入洞不知归寺路,乱峰相倚上空虚。

寓灵峰寺感怀

宋朝郑刚中

遥风入林篠,淅沥生夜愁。明月过窗牖,照此虚室幽。念从出怀绷,志在承箕裘。唯知业书卷,何尝识戈矛。去年妖寇兴,尽破东南州。烟来走官吏,火过成墟丘。豺虎恣捕噬,鼯鼪啸朋俦。砧俎血忠义,罝纲罗善柔。皇皇势窘急,有罅即愿投。挈妻负幼子,敢谓生可偷。潜遁得幽僻,如鱼安脱钩。妥尾定惊胆,馀魂渐能收。今者王师来,元凶已拘囚。巢窟有馀类,尚此稽讨搜。参商隔弟妹,阻塞无书邮。家在北山口,烟林里沧洲。更此乱离后,当无一椽留。可但一堂庐,最苦悲松楸。使我思归梦,枕边清泪流。嗟嗟庙堂客,为国须早谋。积薪从下燃,谁云无后忧。愿令弄兵者,依旧操锄耰。勿俾太平世,虮虱生鞮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