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秦观的诗 > 画堂春·落红铺尽水平池

画堂春·落红铺尽水平池

[宋朝]: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作品赏析

【注释】:
此为春归伤怀词。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下片写伤春之人 。换头“柳外画楼独上 ,凭阑手捻花枝”,画面精美 ,情意深婉。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晕”,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全词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开端“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三句,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在“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所以下一句虽明写出“春归”二字,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下片,则由写景而转为写人。过片“柳外画楼独上,凭栏于撚花枝”两句,情致更是柔婉动人。试想“柳外画楼”是何等精致美丽的所在;“独上” “凭栏”而更“手撚花枝”,又是何等幽微深婉的情意。
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晕 ”,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的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 ”、“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 ,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
可是秦观这首词所写的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却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撚着花枝时,是何等爱花的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又是何等惜花的无奈 。而“放花”之下 ,乃继之以“无语 ”,便正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上片既已经写了“落红铺径”与“ 无奈春归”,可见花既将残,春亦将尽,而今面对“斜晖”,则一日又复将终。“放花无语对斜晖”一句在表达极深切的伤春之悲感时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的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 ,但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所以继之以“ 此恨谁知”,才会使读者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全词所写的,是由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单纯锐感的柔情。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 ,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秦观简介

宋朝·秦观的简介

秦观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秦观的诗(628篇) 秦观的名句

猜你喜欢

画堂春·落红铺尽水平池

宋朝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画堂春令·画堂霜重晓寒消

宋朝王诜

画堂霜重晓寒消,南枝红雪妆成。卷帘疑是弄妆人。粉面带春醒。最爱北江临岸,含娇浅淡精神。微风不动水纹平。倒影斗轻盈。

诉衷情·青垂柳线水平池

宋朝朱敦儒

青垂柳线水平池。芳径燕初飞。日长事少人静,山茧换单衣。箫鼓远,篆香迟。卷帘低。半床花影,一枕松风,午醉醒时。

画堂春

明朝陆卿子

晴空烟袅柳丝微,乱红风定犹飞。

杏花零落燕空归,门外鸦啼。

慵病不禁宽带,讳愁无那尖眉。

香消斜倚画屏时,此恨谁知。

画堂春·杏花

清朝王策

细风枝上小红含。

粉香娇卸单衫。

画楼晓起捲珠帘。

人在轻酣。

闻说长安陌上,马蹄十里香粘。

可怜烟雨变新寒。

春老江南。

画堂春·春情

宋朝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画堂春·春日

明朝陆求可

一帘花影弄新晴。

流莺飞过身轻。

水沉初烬梦初醒。

无限春情。

柳外高楼掩映,桥头野水空明。

寻芳何处踏歌声。

翻惹愁生。

画堂春·赠祝

明朝俞彦

画堂春色满氍毹。喜晴人意偏舒。双成昨夜下清都。

未返琼裾。

画堂春·秋柳

明朝李雯

长条梳尽影珊珊,烟啼露冷风寒。

暮鸦栖遍小凭栏,无限堪怜。

犹傍朱楼舞袖,心惊落叶哀蝉。

昔时攀折已相关,重对青山。

画堂春·元旦作

清朝王渭

平头六十度芳春。

题诗剩有精神。

诗馀长短句翻新。

学做词人。

不识高低音律,且摹格调苏辛。

挥毫自写性灵真。

忙里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