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注释

京师:指大都(今北京)。
江水:指长江之水。
家书:书信,家中的来信。
行(háng)行:每行。

写作背景

《京师得家书》是明代诗人袁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前两句写书信经过三千里的江水送到诗人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至亲希望诗人“早还乡”的愿望。全诗描写家人对诗人的思念,也表达诗人久居异地对家人的无限思念。诗歌十分短小,语言通俗,但情真意切,天然淳朴。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思乡诗.江水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长,每行没有其它的话语,只是告诉我要早日回到家乡去。

“江水三千里”,写去家之远;“家书十五行”,写家书之短。古代的信笺一般每页八行,这封家书只写了两页不到。惟其去家有三千里之遥,而家书又仅有十五行之短,故这封家书的分量更显得非同凡响,诗人接信后也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两句全用实字,对仗工整,对照强烈,简括凝练。
在远离亲人的京师得到盼望已久的家书,诗人的欣慰、喜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因此诗的后两句完全可以抒写诗人捧读家书时的激动心情,或写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但诗人却匠心独具,将自己的感情意绪完全抛开不写,只从家书的内容落笔,写在这封仅有十五行的家书中,亲人没有别的话语,只叮嘱自己尽早还乡。“行行”、“只道”突出了“早还乡”是家书中惟一的书写内容,因其“行行无别语”,更写出这是一种千叮咛、万嘱咐,一再反复诉说的话语,两句诗写出了亲人对自己思念及盼望的殷切和深沉,作为诗人感情的折光,诗人强烈的乡思和迫不及待的归情也就尽在不言中了。据《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文苑传》记载,袁凯元末曾为府吏,博学有才辩,议论飙发,往往屈座人。在文网森严的明初,士大夫人人自危,袁凯历仕二朝,忧谗畏讥,进退维谷,他的处境必然是十分险恶的。家书中亲人切切的叮嘱,固然有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包含着对身羁官场的诗人安危的担忧,而袁凯的乡情中包含对惶惶不可终日的仕宦生活的厌弃及对闲适的家居生活的向往。后来,袁凯就因触怒明太祖朱元璋,惊惧不已,徉狂免归。因此,这里的“早还乡”,是有更深层次的感情内容的。
这首诗紧扣家书展开叙述,信中只劝早早还乡,与诗人以病免归的情事完全吻合。唐人五绝往往自然真切,不假雕饰。这首诗围绕家书一事,纯用白描,情真意切,恰到好处,颇有唐人之风,在明代怀乡诗中实属难得。

袁凯简介

明朝·袁凯的简介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l...〔袁凯的诗(315篇) 袁凯的名句

猜你喜欢

京师得家书

明朝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闻京师得雪

清朝乾隆

看麰其雪盼悬胸,齐甸生云西北浓。

空负晦晴两朝度,已间畿辅六花逢。

孰非民计心胥念,却为目前意鲜悰。

三度蒙阴有奇遇,庶几符泽望先颙。

闻京师得雨

清朝乾隆

阁本今朝到,雨惟二寸沾。

较南既渥逊,望北又愁添。

是日仍微霔,青郊润麦尖。

轻舆度烟景,忧乐两难兼。

京师得雨志喜

清朝乾隆

南国优逢春雨时,早因北省系遐思。

欣闻同日京畿遍,信递逾旬驿路驰。

地润得滋利已溥,农耕为要喜堪知。

齐郊豫野均沾否,大吏佳音伫待之。

得家书

唐代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得家书

元朝贡奎

睡起相思劳寸心,捲帘无语立檐阴。故人千里碧云合,斜日半川红树深。

江雁忽传秋后信,陇梅应待雪中寻。天涯奔走成何事?输与寒窗抱膝吟。

得家书

宋朝周昂

穷愁非昔境,白发有深根。泪破孤城郡,书来万里村。

雁声寒日夜,秋色老乾坤。为问游方子,何时慰倚门。

得家书

宋朝李洪

伤春渺渺独凝眸,黄耳归时暂放愁。
跪得双鱼开尺素,别来一日抵三秋。
花前块处怜秦赘,泽畔行吟类楚囚。
预约鲤庭归省处,清微风送木兰舟。

得家书

唐代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
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
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得家书

明朝高启

未读书中语,忧怀已觉宽。
灯前看封箧,题字有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