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宋濂的诗 > 送天台陈庭学序

送天台陈庭学序

[明朝]: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强体壮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
  天台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注释
1扬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2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
3诸葛武侯,即诸葛亮
4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5糜碎:粉碎。
6虞:忧虑
7栗:颤抖
8诡:指怪异的旋流
9嗜:爱好
10擢:提升,提拔
11眺:游览
12侈:大,多
13耄:老
14得无:莫非
15工:精巧,精致
16恨:遗憾
17杳:幽深
18旬日:十日
19累:连续
20顾:只是,只不过。表轻微转折。
21逮:等到
22齿:年龄
23沉:像……沉下去
24巅际:山顶尽头
25尚:还,尚且
26历:逐
27纵:即使
28宇内:天下

作品赏析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的通常写法,多以对所赠人物进行劝勉为主。宋濂在这篇赠序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更多的是称道游览名山大川对写作上的裨益,并热情地希望陈庭学要重视提高个人的修养。全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后辈的殷切希望,真情厚谊溢于言表。

  宋濂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元末,入明后,他已是将近六旬的老人了。当时他虽地位显赫,但性喜奖掖后进,从不以长者自居。他在晚年写过不少赠序,以本文和另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最为著名。

  文章的开头便紧密地结合了陈庭学的生活实际。由于他是从川蜀来到南京的,宋濂便肯定他“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说明山水确实有助于人的发展。在第三段中,作者不无遗憾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像陈庭学那样游览川蜀,这一段还是紧扣前文的。令人称奇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即“坐守陋室”也照样可以修身养性。这其实是对陈庭学提出了劝诫:不要把游览名山大川当作提高自己的唯一途径。

  本文中关于川蜀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介绍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作者在介绍地理环境时着重描摹一个“险”字。当然,这里面不乏作者的想象成分,但更多的是从李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中衍化而来。写川蜀的险途,是为了诠释“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在介绍人文环境时,作者列举了与川蜀有关的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则又是为了诠释“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通篇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堪称无懈可击。

宋濂简介

明朝·宋濂的简介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汉族,浙江人,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宋濂的诗(177篇) 宋濂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天台陈庭学序

明朝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送天台陈审中

宋朝陆文圭

陈为台望簇,不数谢与钱。
此以科甲贵,彼以婚姻连。
吾锋及乃祖,执鞭慕先贤。
乱后识严君,握手吾同年。
事功竟落落,世蠛日日煎。
衣冠一不振,抱恨埋重泉。
君如丹凰信,五采何翩翩。
久客沧江上,穷秋思浩然。
文运今再明,六甲一周天。
老振终日屋,看子收青颤。
浙东东西流,北风送南船。
赤城几日到,雁影夕阳边。

赋得雪山送陈庭学

明朝徐贲

蜀岭镇金位,岩壑皆古雪。春风吹不消,积厚冻愈结。

寒色照锦城,皎若冰壶彻。势与太白抗,崇险自天设。

君今此宦游,一览尽奇绝。人系山重轻,相望并高洁。

分题龙宫宝石送陈庭学之官城都

明朝全室宗泐

成都山水区,龙宫遗宝石。
苔藓滋古文,波涛含润色。
骊珠化海榴,神变安可测。
想当听经时,云寒夜堂寂。
蜀中天下险,兵戈屡充斥。
城郭虽已非,此石尚如昔。
京华岁将阑,万里送行客。
时清卫府闲,搜奇抚陈迹。
平生独往愿,蹉跎头半白。
怅望西南天,空惭远飞翼。

题四川都府照磨陈庭学小兰雪轩

明朝孙蕡

鲜桃郁李烘锦城,白雪幽兰冷空谷。喧哗绮靡人所羡,君独胡为爱清馥。

君方少年富文采,早入西清掌书牍。天官宗伯司铨衡,更佐边神镇巴蜀。

开府同专三品印,退食初架三椽屋。既营楚畹栽碧丛,复对天花咏黄竹。

春还国香始吐颖,飞霰尚集风轩曲。丹蕤著粉馀嫩红,剑叶堆琼隐新绿。

一时芳致正称妙,更与千载相追逐。鲁连节操高摩云,太白丰姿莹如玉。

玉堂学士今太史,壮以词翰盈篇轴。龙鳞篆籀争雪鲜,金薤文章共兰馥。

我亦能吟君好事,好买溪藤数千幅。联篇写作清风图,长使虹光贯岩麓。

天台陈逸人

唐代崔道融

绝粒空山秋复春,欲看沧海化成尘。
近抛三井更深去,不怕虎狼唯怕人。

寄天台陈希畋

唐代徐夤

阴山冰冻尝迎夏,蛰户云雷只待春。吕望岂嫌垂钓老,
西施不恨浣纱贫。坐为羽猎车中相,飞作君王掌上身。
拍手相思惟大笑,我曹宁比等闲人。

赠天台陈道人

宋朝何梦桂

山中老希夷,长抱白云睡。
睡觉呼蹇驴,悠然出山去。
道上忽相逢,为问天下事。
长笑不复言,不言有深意。
苍生在巅崖,感此泪如雨。

次韵天台陈榆收

宋朝陈著

世态自浮轻,犹存冷处盟。
功名随泡影,道义要权衡。
打破片云隔,来分半日清。
且须谋稳事,未问把天擎。

天台陈山夫寄别用韵

宋朝程炎子

断烟荒草共幽幽,斜雨抛丝织晚愁。
鸥鸟似知人乍别,飞来飞去渡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