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杜荀鹤的诗 > 题弟侄书堂

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释
①何事:为什么。
②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③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④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⑤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⑥礼乐(yuè):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⑦案:几案。
⑧惰:懈怠。

作品赏析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这是就全篇来说的,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杜荀鹤是唐末时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学杜甫、白居易,以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为宗旨,注重弘扬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这首诗是杜荀鹤为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

杜荀鹤简介

唐代·杜荀鹤的简介

杜荀鹤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本的记载,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杜荀鹤的诗(314篇) 杜荀鹤的名句

猜你喜欢

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收弟侄书中都

宋朝阳枋

优优至道贵居宽,休把浮名着意看。
身在九宵牢着步,些儿下了上应难。

题弟子问

宋朝晁说之

人物昭陵一代倾,墨庄夫子著书成。
我生既晚复何恨,解叩青霜钟大鸣。

题弟月轩

明朝黄钥

荔子山前著隐窝,每从东海迓嫦娥。

光生几席更筹静,凉渗衣巾夜气多。

举酒几番停讯问,敲诗一字费摩挲。

桂枝本是吾家物,莫道蟾宫路几何。

题弟晦所居壁

宋朝杨亿

製宅何其巧,连山复带溪。
芳樽长有酒,嘉树自成蹊。
学舍祥鱣堕,歌梁贺燕迷。
调琴明月树,系马绿杨堤。
好畤田园美,南华物我齐。
终当解簪组,同此味天倪。

题弟石门钓叟

明朝黄钥

五丁开凿问何年,虚阔能容海外天。

茶灶烧残芦荻火,竹筇穿破藓苔烟。

一竿秋月供吟咏,几点沙鸥伴醉眠。

多少红尘飞不到,此身疑是岛中仙。

得子侄书

唐代喻凫

远书来阮巷,阙下见江东。不得经史力,枉抛耕稼功。雁天霞脚雨,渔夜苇条风。无复琴杯兴,开怀向尔同。

得子侄书

唐代喻凫

远书来阮巷,阙下见江东。不得经史力,枉抛耕稼功。
雁天霞脚雨,渔夜苇条风。无复琴杯兴,开怀向尔同。

题弟臮《述书赋》后

唐代窦蒙

受命别家乡,思归每断肠。季江留被在,子敬与琴亡。
吾弟当平昔,才名荷宠光。作诗通小雅,献赋掩长杨。
流转三千里,悲啼百万行。庭前紫荆树,何日再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