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

[唐代]:杜甫

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

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

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

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

英贤遇轗轲,远引蟠泥沙。顾惭昧所适,回首白日斜。

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至德二载(757)三月作。

②皇天:对天的尊称。

③出郭:出城。

④肃肃:整齐貌。全诗校:“一作萧萧。”春增华:为春光增添华美。

⑤青荧:青碧色。陵破:田野中的高坡。《庄子·外物》:“青青之麦,生于陵破。”

⑥窈窕:美好貌。李:全诗校:“一作杏。”

⑦实:谷实,果实。

⑧无涯:无尽头。

⑨干戈:指安史之乱。横放:横行放肆。

⑩惨澹:凄凉的景象。龙蛇:指安史叛军。

⑧甘泽:好雨。犹愈:犹胜干旱。

⑩未赊:指耕锄未迟。

⑩带甲:披带兵甲,指当兵。

O黍稷:泛指粮食作物。

⑩商山芝:秦末,河内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等四位老人(世称四皓),见秦政暴虐,乃避入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歌曰:“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云云。事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高士传》卷中。

⑩东门瓜:《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三辅黄图》卷一载召平“种瓜青门外”,青门乃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故又称青门瓜或东门瓜。

⑩朽:全诗校:“一作灭。”

⑩此道:指避世。疵瑕:指责。

⑩英贤:英豪贤才。

⑩远引:远走高飞。

⑧顾:顾念。

⑥“回首”句:谓自己已到暮年。母汉阴:汉水之南。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县。汉末庞德公,居襄阳砚山之南,未尝人城府。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携妻子登鹿门山探药不返。事见《后汉书》本传及注引《襄阳记》。

⑧“沧海”句:传说天河与海相通,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从不失期。海边有人乘槎而去,茫茫忽忽,不觉昼夜。奄至一处,有城郭屋舍,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乃问此是何处,牵牛人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至蜀,问君平,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事见《博物志》卷一0。查,同“槎”。灵:全诗校:“一作云。”

⑥咄咄:感叹声。空:全诗校:“一作同。”咨嗟:叹息。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杜甫的诗(1922篇) 杜甫的名句

猜你喜欢

喜晴·始喜晴天照眼明

宋朝吴芾

始喜晴天照眼明,忽惊风雨报秋声。
天公也念悲秋客,还扫群阴作晚晴。

喜晴

清朝乾隆

西北捲云幕,碧天放午晴。

山呈本面目,人趁好途程。

日晃烟郊阔,风轻夏爽生。

潮河不致涨,凤驾想安行。

喜晴

清朝乾隆

政敕晓犹雨,几閒午遂晴。

风从树杪落,凉向葛边生。

罨画窗中润,宜吟研北清。

圃场利收麦,宁不为怡情。

喜晴

清朝乾隆

喜雨才过又喜晴,若无愁者喜安生。

始知消息皆天理,要识随迁尽物情。

目共高空抒远兴,心同野老盻西成。

可人西北风来爽,静听催秋铜雀鸣。

喜晴

清朝乾隆

清晓合登程,报沾三寸赢。

虽泥弗致泞,既霁协舆情。

真是天恩厚,难当已戒盈。

策骢谕嗣帝,莫懈一心诚。

喜晴

宋朝郭印

淫雨何淹久,朝阳四望晴。云收山骨露,江落水痕生。豁豁知人意,欣欣见物情。天公因屏翳,勿使再纵横。

喜晴

清朝乾隆

春雨既叨渥,春郊恰喜晴。

自来遇兹鲜,却益凛吾盈。

潦水全消涨,山途任旅行。

怀欣讵在此,欣在利新耕。

喜晴

清朝乾隆

昨夜虽无雨,今晨似作霖。

弥空云浩浩,藏岭雾沈沈。

泽渥斯忧过,农登实未谌。

午晴豁碧宇,慰矣倍生钦。

喜晴

清朝乾隆

午云催雨阵,倏忽放新晴。

仲夏如季夏,惬情还怯情。

明知农父乐,暗虑旅人行。

晚霁真堪喜,夕阳树杪横。

喜晴

清朝乾隆

雨足刚十日,居然此喜晴。

无非为农务,因是系民生。

实觉先忧切,总艰后乐并。

绪云散以净,愁亦与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