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宗懔的诗 > 早春诗

早春诗

[南北朝]:宗懔

昨暝春风起,今朝春气来。

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

散粉成初蝶,剪彩作新梅。

游客伤千里,无暇上高台。

写作背景

这首优美的早春之曲,出于《荆楚岁时记》的宗懔之手。宗懔初仕梁,后入北周。诗篇虽然犹带齐梁锦色,但却缘情而发,思致清晰,深沉婉转,已然异于当时南方盛行的绮靡轻巧诗风。

作品赏析

全篇紧扣早春着笔,以诗人特具的敏锐感受力,捕捉新春气息,谱入清词丽句。“昨暝春风起,今朝春气来。”昨暝,即昨晚。诗的开篇,写昨日瞑色方临,春风乍起,一夜之间,春色已来天地。这还只是泛叙,不见出奇。读到第二联感到有点意思了,“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这一联出语天然,确实朴中见拙,虽为平行的句子,而上下句又含有因果关系。由于第一声春莺巧啭,催开了郊原的数重花树。鸣啭一两声的黄莺,这里起了催花使者的作用;“数重”与“一两”,在量的多少上也有意夸大,构成反差。更有特色的图景,是第五、六句,“散粉成初蝶,剪彩作新梅。”熟谙荆楚岁时习俗的作者,给我们描摹了一幅新春风俗画。画面上出现了初蝶、新梅,这就未免令人疑真疑幻,特别那散落新粉的初飞蛱蝶,栩栩穿花,真蝶呢,还是彩蝶?“剪彩”句写得明朗一些,那是彩花。按《事物纪元.岁时.彩花》:“《实录》曰: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汉王符《潜夫论》已讥花采之费;晋新野君传家以剪花为业,有染绢为芙蓉、捻蜡为菱藕、剪梅若生之事。按此则是花朵起于汉、剪彩起于晋矣。”又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贴宜春二字。“”散粉成初蝶”,亦无非剪彩制成之翩翩蝴蝶也。彩胜(亦作“华胜”、“幡胜”,以绢、纸制作动植物或人形插于头上、花枝上以迎新春)之俗,本起源于南方。然则作者咏写初蝶、新梅,亦未必实地摹写其望中所见,盖自身由南入北,春日在天涯,遐想怀思南方故里剪彩缤纷、镂银错落之迎春旧俗。只需读篇之结句:“游客伤千里,无暇上高台”,便恍然于作者何以会如此扑朔迷离、虚虚实实地隐约其辞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目极千里伤春心,岂有闲情逸致,高台娱目!那种暮年萧瑟的乡关之情,也就能够引发读者同情的了!

宗懔简介

南北朝·宗懔的简介

宗懔(502~565年),字元懔,南阳涅阳(今河南涅阳县)人。南北朝时期大臣,著名学者。少年好学,昼夜不倦,善引典故,乡里称为"小儿学士"。梁普通六年,举秀才。梁元帝重牧荆州,以为...〔宗懔的诗(4篇) 宗懔的名句

猜你喜欢

早春诗

南北朝宗懔

昨暝春风起,今朝春气来。

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

散粉成初蝶,剪彩作新梅。

游客伤千里,无暇上高台。

春诗

唐代萧遘

南国韶光早,春风送腊来。水堤烟报柳,山寺雪惊梅。
练色铺江晚,潮声逐渚回。青旗问沽酒,何处拨寒醅?

晚春诗

隋代杨广

洛阳春稍晚,四望满春晖。杨叶行将暗,桃花落未稀。

窥檐燕争人,穿林鸟乱飞。唯当关塞者,溽露方沾衣。

晚春诗

南北朝萧统

紫兰叶初满,黄莺弄始稀。石蹲还似兽,萝长更胜衣。

水曲文鱼聚,林暝雅鸟飞。渚蒲变新节,岩桐长旧围。

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

望春诗

南北朝萧绎

叶浓知柳密,花尽觉梅疏。兰生未可握,蒲小不堪书。

伤春诗

南北朝沈约

弱草半抽黄。
轻条未全录。
年芳被禁籞。
烟华绕层曲。
寒苔卷复舒。
冬泉断方续。
早花散凝金。
初露泫成玉。

初春诗

南北朝沈约

扶道觅阳春。
相将共携手。
草色犹自腓。
林中都未有。
无事逐梅花。
空教信杨柳。
且复归去来。
含情寄杯酒。

送春诗

明朝刘炳

珊瑚钩搭黄金索,杨花香雪穿珠箔。綵云蟠翠绣麒麟,宫衣初试罗衫薄。

雉扇班移午漏迟,麝煤浮砚墨淋漓。笔扫粉笺龙影动,殿头新衫送春诗。

送春诗

明朝李玉英

柴扉寂寞掩残春,满地榆钱不疗贫。
云鬓霓裳半泥土,野花何事亦愁人。

幽居值春诗

南北朝庾信

山人久陆沈,幽径忽春临。决渠移水碓,开园扫竹林。

欹桥久半断,崩岸始邪侵。短歌吹细笛,低声泛古琴。

钱刀不相及,耕种且须深。长门一纸赋,何处觅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