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韩愈的诗 > 答李翊书

答李翊书

[唐代]: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言,李生足下:

  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够这样,谁不愿把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象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象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

  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么呢?尽管如此,等待被人采用的见解,难道就像器具一样吗?用或不用都取决于别人。君子就不这样,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传给弟子,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效法。象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我实在为有志于古的人高兴,也为他悲伤,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只是为了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言。

作品赏析

  韩愈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他在《答李翊书》的开头说:“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和他所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如,他在《争臣论》一文中说:“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在《答李秀才书》中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

  那么,“道”和“文”怎样能相促相长,达到较高的水准呢?他在《答李翊书》的第二段形象的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要写好文章,不要只是想去寻找一盒能让东施变西施的外用美丽霜,不要被狭隘的功利所驱谴,而要像为树养根,给灯加油那样,去加强道德修养,有了教高的道德水准,诗之树、文之灯才根深叶茂、光焰万丈!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就有了经济苍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悯难怜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则鸣,有愤激则书,敢于为民请命,敢于为一切正义和真理摇旗呐喊、奔走呼号。金银财色不能动其心,酷刑利刃不能钳其口。想不说话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呀,何需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冥搜虚饰以敷缀其文呢?

韩愈简介

唐代·韩愈的简介

韩愈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韩愈的诗(403篇) 韩愈的名句

猜你喜欢

答李翊书

唐代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赠李翊赴南京国学助教

明朝金幼孜

子昔负奇气,携书游泮庠。学成迈流辈,策足驰康庄。

袖然掇乡荐,职教居蜀邦。乐育著成绩,升擢闽海旁。

讲道心靡懈,善诱极周详。于兹复九载,化雨深门墙。

既最天官考,超秩严诠量。谓子才力优,岂宜专一方。

分教登胄学,斯文有荣光。时当仲冬候,旋载南京航。

河冰冻未坚,执别途路长。翔风振林木,鸿雁鸣且翔。

徘徊不能去,浩歌慨以慷。愿言厉初志,为国成俊良。

作诗写朋好,白首无相忘。

答李生

清朝曾国藩

我年廿四登乡贡,始与刘蓉相追陪。
延津双创忽会合,深夜挂壁鸣风雷。
勋名自谓凌管乐,文采何曾怯邹枚。
岂知羲和鞭日月,头上光阴火急催。
老刘偃素不称意,酸寒一衿初受裁。
我虽置身霄汉上,器小仅济瓶与罂。
立朝本非汲黯节,媚世又无张禹才。
似驴非驴马非马,自增形影良可咍。
囗天广殿棵云开,飞房结构要群材。
倦眼相遍天下土,焉知吞国有颜回。
李生年少风骨峻,骁腾汗血龙所服。
平地一朝能九例,欲与老刘争崔克。
万里辞家来从我,如金受治玉受锤。
所轮只有一心喻,献璞翻为两足灾。
世上升沉日子变,得失于我有何哉!朝来告别问何往,迎妇塞外调高洪。
长安自是别离海,新婚便作锦绣堆。
离情吉语议消说,新诗抄句千琼瑰。
我有一言生听取,冰案乃为福之媒。
富贵绮罗遭鬼瞰,忧患可以坚筋骸。
陈平终非贫贱客,王章莫忘辛苦怀。
边关十月雪融天,劝生为我尽一杯。

答李泂

元朝范梈

客居离索感芳晨,颇耐物色恼诗人。花心尽逐阳和动,柳眼宜于故旧新。

万里清江家共远,九春皓月梦兼频。鹿门自有庞夫子,长往烟林秋复春。

答李陶

宋朝章阿父

通身一点法,四海永绝伦。

开得天关路,闭得地户门。

若要求长生,到断五行因。

答李簿

宋朝陈师道

老去才先尽,春来酒屡空。
甘为耕钓手,畏作嗫嚅翁。
与罪宁无说,言诗新有功。
不堪须野鹜,似欲吐长虹。

答李令

宋朝晁补之

知音惭李令,问我复何为。
道义惟添睡,功名只有诗。

答李曜

唐代吴圆

曳履优容日日欢,须言达德倍汍澜。
韶光今已输先手,领得蠙珠掌上看。

答李缓山

清朝屈大均

昔在建陵时,与君尝不寐。干将徒出匣,宰割难自试。

纷纷驽骀者,千里先骐骥。君击唾壶缺,酒酣益涕泗。

神勇笑荆轲,乃为燕丹使。不与渐离行,匕首无成事。

沉沉夜漏长,棋局消神智。英雄亦反覆,一子勿倒置。

亚夫苦持重,诸军患儿戏。乌合取胜稀,皇皇徒逐利。

壮心一日暴,十日寒频至。拂衣沔阳湖,君归如脱屣。

赋诗向白蘋,垂钓持芳饵。云梦吞吐时,洞庭为酒器。

遨游至五羊,寻找屠沽肆。相见即言易,剥极见天意。

乾坤一硕果,万物所从始。贵以土德厚,栽培无老稚。

相望及春阳,云雨同行施。

答李五稔

清朝屈大均

李五聪明近无比,示我奕诀有精理。自来奕数准图书,图生书克相表里。

神尧作奕教丹朱,与羲画卦形神似。李五之奕今国手,京师让人恒九子。

以吾学易知象数,画前所得惟心耳。君今久不事楸枰,天地杀机从此止。

易尚生生造化心,以视围棋殊不尔。吾儒用阳老用阴,变诈岂足为纲纪。

君今所学在至诚,大经大本期无倚。闭户静观天与渊,化育定知所终始。

时时讲习有罗胡,阿兄亦契中庸旨。袒跣莫复争摴蒱,半日读书半隐几。

况汝歧黄术亦精,为医岂惜居廛市。谁道仙人有玉壶,玉壶于我亦泥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