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岑参的诗 >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唐代]: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注释
⑴渭州:陇右道有渭州,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
⑵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⑶凭:请求。
⑷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作品赏析

这首怀乡之作写于天宝八载(749)南京出塞途中。作者在西行经过渭州时看见东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乡长安,于是有感而作此诗。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岑参的诗(387篇) 岑参的名句

猜你喜欢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唐代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秦川吟二首·秦川两汉帝王区

宋朝邵雍

秦川两汉帝王区,今日关东作帝都。
多少圣贤存旧史,夕阳唯只见荒芜。

秦川吟二首·当时马上过秦川

宋朝邵雍

当时马上过秦川,倐忽于今二十年。
因见夫君话家住,依稀记得旧风烟。

过渭南

明朝王履

挂冠寻竹渭南村,那识无人与有人。
但怪此心笼不住,时时飞上华山云。

过渭城馆

宋朝邵伯温

又将鞍马送残春,吹尽征衣染尽尘。
还是前年旧时候,渭城花柳一番新。

过渭川次韵

明朝卢宁

潏渌泻天精,相形不待泾。浮云何处影,钓石旧时铭。

欲造西周业,能修东海龄。后车人不见,停棹怅流萍。

过渭川草堂

明朝康海

渭川草堂清渭滨,无数好花开暮春。小窗不受风雨逼,烂醉岂忧儿女嗔。

数椽自可藉疏豁,百亩谁曾辞贱贫。凭君分我万竿竹,令我因以东卜邻。

白水思亲卷

明朝符锡

白水知何注思深,谩劳词客费追寻。

千秋慈母坟前月,影落寒潭照汝心。

试院夜雨思秦叔仲至呈信道

宋朝陆佃

秋声秋色总无聊,千里相思鬓欲凋。

独绕曲廊花院闭,夜深灯火雨萧萧。

胡渭州

唐代张祜

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长江万里流。
乡国不知何处是,云山漫漫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