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李贺的诗 > 黄头郎

黄头郎

[唐代]:李贺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黄头郎,摇船外出,久久未归还。

一个荷花般的身影在南面的水边,独自伫立,愁容满面。

流水潺潺,像拨弄着湘娥的佩环,竹啼生露,月光布满山涧。

轻拂玉瑟,弹起《青门》曲,山间的云露把黄色的葛花湿染。

白色的蘼芜花开满了沙滩,早来的秋风预告着丈夫即将回返。

为迎接亲人,铺扫罗锦褥垫,还急急忙忙把鸳鸯炉里的熏香点燃。

注释

⑴黄头郎:汉代掌管船舶行驶的吏员。后泛指船夫。根据“五行”理论,土胜水,其色黄,所以古代撑船的人都戴黄帽,号为“黄头郎”。

⑵捞拢:摇船荡桨。叶葱奇注:“捞拢,指摇船荡桨。”

⑶南浦:南面的水边。古人送别之地的习称。语本《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芙蓉影:明言荷花,暗喻临浦送别的少妇的艳美姿容。

⑷愁红:被风雨摧残的花。亦以喻女子的愁容。

⑸湘娥:指湘妃。即帝舜二妃娥皇与女英。《文选·张衡〈西京赋〉》:“感河冯,怀湘娥。”李善注引王逸曰:“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及,堕湘水中,因为湘夫人。”佩(pèi):系在腰间的玉饰。

⑹青门:曲调名。一说是长安城东南的城门。

⑺石云:山石间通起的云气。古人认为云气萌生于山石中,所以称石为“云根”,云为“石云”。黄葛:开黄花的葛草。葛之一种。茎皮纤维可织葛布或作造纸原料者。

⑻蘼(mí)芜(wú):草名,其叶有香气,七、八月间开白花。

⑼罗荐:用丝罗做的垫褥。唐刘禹锡《秦娘歌》:“长鬟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

⑽鸳鸯:指鸳鸯形的熏香炉。

写作背景

《黄头郎》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通过押运管理船运的下级官吏的境遇,来反映唐代社会生活中的思妇怀人这一主题。全诗由思念和盼归两部分组成,前后呼应,构成了哀怨婉转、情感深挚的境界风格。

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的怨歌。宋代大诗论家严羽说过:“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李贺这首《黄头郎》通过押运管理船运的下级官吏的境遇,来反映唐代社会生活中的思妇怀人这一主题。

诗的开头两句,“捞拢”一词点出了造成夫妻分离、家人不能团聚的原因。“去不归”表面上只是叙述,但这一“叙述”却包含着幽怨。他成年累月离家在外,引起自己无限的思念。两句诗似脱口而出,又似呼唤远方的丈夫。这样,诗一开头就把一个情感丰富的少妇形象呈现出来。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送别丈夫的水边,一支荷花,影影绰绰,那红色显得那样的哀愁,独自低垂着头。这里是写荷花,但更是写人。在烟波渺渺的南浦,一支愁红惨淡的荷花,孤伶伶的,把气氛渲染得那样寂寞凄凉。这凄凉的荷花其实也是人,正是那寂寞哀愁的少妇形象的艺术化。丈夫出远门,长久未归,她独自一个人又到了送别丈夫的水边,伫立着,眺望远处的船帆,一张张帆过去了,过去了,却不是自己丈夫的归帆,她只能哀愁伤感地低下头。这花似人,以花写人;这人似花,以人拟花。花人合一,人比花更愁。诗人把思妇苦苦相待的心情生动形象地传给了读者。接下去诗人用了一个流泪的典故。娥皇、女英这一传说富有美丽的神话色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幻想。特别是李贺在运用这个典故时突出了声、色两个方面,使这个人们常用的典故和当时的环境十分吻合,有声有色地渲染了环境,渲染了人物的心情。你看:那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多像是二位妃子赶路时那玉佩碰击的声音;在惨淡的月影中,山间的竹子摇曳着,那竹叶上晶莹的露珠儿像是幽竹的眼泪。这里的月影、水声、幽竹、露珠,把“愁红独自垂”的“芙蓉”衬托得更加哀怨,也把少妇思念的情怀渲染得婉曲感人。以上是诗的第一部分。

“玉瑟调青门”一句可看作是“青门调玉瑟”的倒装。这里场景变换了,从送别的“南浦”到了“青门”,这中间有时间的跳跃,不是连续性的场面。她算计着时间,自己心爱的丈夫大概要归来了,于是抱起玉瑟到霸城门边守候,盼望丈夫的归来。她时而翘首归途,时而弹瑟以消磨时光;一直到傍晚降临,暮云冉冉而起,把开着黄花之葛藤都沾湿了。在河边沙滩上的蘼芜,开着白白的花,在秋风中摆动。这时候少妇想到要把罗荐打扫好,在鸳鸯炉上点燃香料,让丈夫一到家就感受温暖芳香。这位少妇盼望丈夫归来的感情是多么热烈真挚。这一部分里写得亲切动人,除了得力于诗人描绘了这位思妇的两个行动:深情地抱瑟等候于青门外边,在家中扫干净垫荐、焚热香炉;更得力于这六句诗对色彩的点染:青门、黄葛、白云、蘼芜花,交汇成多姿多彩的画面,这就更能突出少妇的感情了。全诗就是这样,由两部分组成:思念、盼归。这两部分前后呼应,构成了哀怨婉转、情感深挚的境界。

名家点评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浩菲、徐传武《李贺诗选译》:“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写的是荷花般艳美而又孤独的思妇。“竹啼山露月”、“石云湿黄葛”、“沙上蘼芜花”等句,渲染了一个幽静的环境,较好地衬托了思妇的怨思之情。

李贺简介

唐代·李贺的简介

李贺 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李贺的诗(254篇) 李贺的名句

猜你喜欢

黄头郎

明朝何景明

黄头郎,尔母侮。殿上天子怜,府中丞相怒。尔虽有铜山,运去铜如土。

黄头郎,尔母侮。

黄头郎

唐代李贺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刘黄头行

清朝邓廷桢

堂封马鬣何年毁,平楚苍凉暮烟起。野人斸地闻登登,片石规方土花紫。

谁与斸者刘黄头,一丁不识锄不休。村学蒙师辨点画,拂拭谛视文钩辀。

最后分明字十二,千三百年乃出地。大书深刻黄头名,拍手哗然称怪事。

太守嗜古兼嗜奇,闻之亟令施毡椎。文体犹余六朝习,书法秀整真唐碑。

长沙后人有淑媛,冰雪空闺泪如霰。半世枯骸托外家,一抔浅土辞乡县。

作志先计发冢年,数虽小误名则传。何物黄头细民耳,应谶乃在千秋前。

我云此事安足怪,傅会神奇毋乃太。才人作意夸精能,造物无端弄狡狯。

冰泮滹沱石墨新,人间知有贾夫人。他年集古重编录,更与黄头记夙因。

题宣和黄头画

元朝方回

石绿藤黄间麝煤,半枯瘦篠羽{毡卜换土}毸。
一时艮岳天颜笑,乞与宣和印押来。

蒋御医黄头月桂图

明朝李东阳

一月一花开,开时月常好。
黄头少年何翩翩,每见花开被花恼。
红颜绣羽纷葳蕤,暖风吹春春力微。
芳心艳影莫相妒,共保春光在迟暮。
君不见江花欲落江水深,凭仗黄头过江去。

为人赋横舟二首·黄头子

宋朝陈容

黄头子,捩柁听吾语。
三老驾三翼,叠鼓峭帆看风色。
一千水,归黄河,世无客星泛灵槎。恒河水,波斯匿王母将去,六十年间成坏故。
性无生灭河水似,黄面瞿昙以筏谕。
长淮水,一箭许,边城白骨多於土。年年调舟已成泥,寿蔡孤城付朝暮。岷江汉源天上来,一夕不保如风埃。重庆今为天下首,汉中不复言规恢。朽木为舟土为楫,白波如山水皆立。当时商家畚筑子,梦里撑船济川去。只今无梦岂无舟,水浅都非泊舟处。

青黄二色二首·黄头青项销金翅

宋朝贾似道

黄头青项销金翅,二色俱全便为最。
若还三件一齐生,鬭到秋深绝无对。

别后寄大渊二首·面削瓜黄头雪白

宋朝刘克庄

面削瓜黄头雪白,雀罗庭院久深芜。
劳烦上客迂童马,惭愧贫家阙饭刍。
绝喜绪言闻辅嗣,了无斋衬供文殊。
定知别后尤精进,寻得轩皇所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