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沈周的诗 > 崔孝妇

崔孝妇

[明朝]:沈周

孝妇视姑疾,转革心徬徨。潜以肉代药,誓为续命汤。

存姑若无已,剸刀若无伤。脔落痛不入,人知云未尝。

皇天助肉神,一啖姑下床。子澄哭其创,掩口使勿扬。

汝扬义则过,违教理非当。肢体具父母,克全孝之常。

此盖迫不忍,事出仓卒肠。复有窆亲地,既为豪所攘。

归璧须大力,妇人本何遑。拔我金雀钗,脱我明珠珰。

别壤吉可买,抱骨改其藏。愤懑终莫释,悒悒致殂亡。

豹毙尚还文,麝死可留香。孝妇虽已矣,令名身后光。

沈周简介

明朝·沈周的简介

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中国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沈周的诗(698篇) 沈周的名句

猜你喜欢

崔孝妇

明朝沈周

孝妇视姑疾,转革心徬徨。潜以肉代药,誓为续命汤。

存姑若无已,剸刀若无伤。脔落痛不入,人知云未尝。

皇天助肉神,一啖姑下床。子澄哭其创,掩口使勿扬。

汝扬义则过,违教理非当。肢体具父母,克全孝之常。

此盖迫不忍,事出仓卒肠。复有窆亲地,既为豪所攘。

归璧须大力,妇人本何遑。拔我金雀钗,脱我明珠珰。

别壤吉可买,抱骨改其藏。愤懑终莫释,悒悒致殂亡。

豹毙尚还文,麝死可留香。孝妇虽已矣,令名身后光。

赠崔孝子

明朝徐贲

洪洞山前震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
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险巇。
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
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
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赠崔孝子

明朝徐贲

洪洞山前振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崄巇。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哭崔孝子

明朝郑真

两渡南溟万里游,春晖欲报思悠悠。储宫上启恩仍浃,慈母同归志竟酬。

至孝不闻来福寿,大招忽复些冥幽。九重阊阖何由诉,执笔空烦涕泗流。

聂孝妇歌

明朝康海

姑未老,夫已亡,事姑惟恐姑心伤。妾幸不死得事姑,姑病经年惟妾扶。

但得姑好妾常侍,那惜此身成骨枯。可怜阿母死时语,愿汝有妇还似汝。

不见贤郎丧汝时,三载居庐不出户。

送崔孝子南海寻母诗

元朝徐一夔

崔生秦川来,面有忧戚姿。

问生何所为,念母无巳时。

母今在何方,南海渺天涯。

涉川水增波,陟岭路多岐。

区区寸草心,不敢辞险危。

晨兴霜露零,夕息烟火微。

去去一万里,视若跬步为。

人生穹壤间,母子故相依。

胡为若鸿燕,南北相背驰。

白日行中天,宁不照所私。

愿言崇令德,远大以为期。

石门上洞为崔孝廉子玉作

宋朝何亮

石门不尽藏珍地,上洞跻攀景更幽。鸟道乍通丹穴里,凤笙疑落碧山头。

云霄迥出千峰暝,河汉斜分一水流。最是崔咸高世处,他年良史直须留。

后割肉诗为汪孝妇作

清朝屈大均

新妇前割肉,割肉为翁痡。翁苦膈食人,腹中粒米无。

门前十万寇,杀人肝脑涂。无从乞针药,鬼伯方呜呜。

救死何所有,所有惟肌肤。翁命系新妇,气绝只须臾。

抽刀向左臂,虽羸犹膏腴。一脔大逾寸,重可二十铢。

非方亦非圆,圭璧良不殊。血裹若绛雪,猩猩红不如。

聂切作和羹,翁食能无馀。胸膈忽荡开,病瘳不待晡。

贼众闻却走,毋犯孝妇闾。邻里竞来视,各请翁所需。

馈食悉精美,餍饫翁不臞。夫时在邗沟,亲友皆来趋。

夫名以妇知,称妇因称夫。不知夫视妇,芬芳长与俱。

无何先朝露,夫溘归黄垆。讣闻不欲生,欲殉忧诸孤。

呱呱尚可弃,堂上有舅姑。舅姑岂盘石,身衰同秋蒲。

匍匐灵柩前,奠馔无蒸雏。抽刀再割肉,右臂白如瓠。

左臂创末平,刀口成痈疽。疗翁未死前,割肉犹不辜。

夫既已奄逝,割肉何所图。肉岂惊精丸,刀圭魂昭苏。

三日苟不生,神即幽酆都。割之等泥土,祗自戕罗敷。

念己活君舅,天理庶不诬。为夫惜一脔,恩义何次且。

报生复报死,所捐非全躯。腥臊不足食,差胜充庖厨。

皇天令不死,五十犹勤劬。二男已成立,干禄知读书。

母肉尚馀几,一身半菀枯。在母如鸿毛,宁如惨自屠。

在舅如泰山,返魂因彼姝。在夫即牲牷,肥腯逾羊酥。

吁嗟夫在外,不得亲口珠。尊章与藁砧,骨肉何亲疏。

九泉歆此羹,味淡同瓜菹。十年不同食,所嗜忘其初。

忍死更几时,同穴宁踟蹰。为寿讵忍言,儿女徒欢娱。

未忘至百岁,蜉蝣归其居。

郴江百咏并序·孝妇冢

宋朝阮阅

国史班班有旧闻,欲将重说与郴人。
教知蔡妇潸然意,可比神仙噀酒神。

妇女之孝二十首·陈孝妇

宋朝林同

妾昔与夫另,夫曾共妾言。
忍能幸夫死,不复顾姑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