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近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王昌龄简介

唐代·王昌龄的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王昌龄的诗(222篇) 王昌龄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狄宗亨

唐代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送狄尚书镇太原

唐代姚合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送狄明府赴九江

唐代李频

字人修祖德,清白定闻传。匹马从秦去,孤帆入楚悬。
关中寒食雨,湖上暑衣天。四考兼重请,相知住几年。

送狄参军赴杭州

唐代马戴

新官非次受,圣主宠前勋。关雪发车晚,风涛挂席闻。
海门山叠翠,湖岸郡藏云。执简从公后,髯参岂胜君。

送狄明府之官交河

明朝孙继皋

郎官新出宰,早晚下滹沱。

古渡层冰壮,荒城积雪多。

君才元慷慨,民俗亦悲歌。

预想鸣琴暇,能无剑客过。

送狄兼谟下第归故山

唐代姚合

慈恩塔上名,昨日败垂成。赁舍应无直,居山岂钓声。
半年犹小隐,数日得闲行。映竹窥猿剧,寻云探鹤情。
爱花高酒户,煮药污茶铛。莫便多时住,烟霄路在城。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

唐代岑参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
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

送狄道训导李南峰掌教清水

明朝杨继盛

七载青毡多士服,九重紫诏五云开。熙城桃李含春雨,渭水鱼龙惊夜雷。

怅望德星辞壁野,相思明月照秦台。弦歌漫奏别离调,衰柳西风无限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