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高适的诗 >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唐代]:高适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唱支《还山吟》,天高地远傍晚寒山多幽深,送你还山非常理解你的心。
人到老成凡事须得任心意,见你懂得怎样安排一生事。
山中俯仰自如无意不可至,石间泉水淙淙恰如风吹雨,桂花松子极多常常落满地。
买药后衣袋里应有很多钱,回到山中服药又可以延年。
白云悠悠相劝饮尽杯中酒,明月相伴哪里还不能成眠?
睡时回忆追问醒来时的事,梦魂可以和我相互来周旋。

注释
⑴沈四山人:即沈千运,吴兴(今属江苏)人,排行第四,时称“沈四山人”、“沈四逸人”。
⑵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⑶还山:致仕;退隐。南朝梁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末自夏汭,固乞还山。权憩汝南县境,固非息心之地。”
⑷恣(zì)意:放纵,肆意。《列子·周穆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
⑸“看君”句:意思是懂得怎样安排自己的一生。
⑹偃仰:安居;游乐。《诗经·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⑺淙(cóng)淙:流水声。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淙淙悬溜,暧暧荒林。”
⑻松子:松树的种实。可食。
⑼卖药”二句:东汉人韩康常在山中采药,到长安市上卖,三十多年口不二价。汉桓帝派人请他做官,他逃入山中隐居起来。这里以韩康比沈千运。
⑽白云:用南朝齐梁人陶弘景故事。杯中物:指酒。
⑾“梦魂”句:《世说新语·品藻》载,东晋名士殷浩和桓温齐名,而桓温“常有竞心”,曾要与殷浩比较彼此的高下,殷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表示毫无竞心,因而传为美谈。

作品赏析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秋。当时名士沈千运,天宝(742—756)年间,屡试不中,曾干谒名公(见《唐才子传》),历尽沉浮,饱尝炎凉,看破人生和仕途,约五十岁左右隐居濮上(今河南濮阳南濮水边),躬耕田园。他明白说道:“栖隐非别事,所愿离风尘。……何者为形骸?谁是智与仁?寂寞了闲事,而后知天真。”(《山中作》)在“终南捷径”通达的唐代,他倒是一位知世独行的真隐士。高适游历淇水时,曾到濮上访问沈千运,结为知交,有《赠沈四逸人》叙其事(见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当时沈千运要回山中别业去,高适作此诗赠别。

  此诗以时令即景起兴,蕴含深沉复杂的感慨。秋日黄昏,天高地远,沈千运返还气候已寒的深山,走向清苦的隐逸的归宿。知友分别,不免情伤,而诗人却坦诚地表示对沈的志趣充分理解和尊重。所以接着用含蓄巧妙、多种多样的手法予以比较描述。

  在封建时代,仕途通达者往往也到老大致仕退隐,那是一种富贵荣禄后称心自在的享乐生活。沈千运仕途穷塞而老大归隐,则别是一番意趣了。诗人赞赏他是懂得了人生一世的情事,能够把俗士视为畏途的深山隐居生活,怡适自如,习以为常。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曾把深山隐居描写得相当可怕:“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茏葱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层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以为那是不可久留的。而沈千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游息,无所不到,显得十分自在。山石流泉淙淙作响,恰同风吹雨降一般,是大自然悦耳的清音;桂花缤纷,松子满地,是山里寻常景象,显出大自然令人心醉的生气。这正是世俗之士不能理解的情趣和境界,而为“遁世无闷”的隐士所乐于久留的归宿。

  深山隐居,确实清贫而孤独。然而诗人风趣地一转,将沈比美于汉代真隐士韩康,调侃地说,在山里采药,既可卖钱,不愁穷困,又能服食滋补,延年益寿。言外之意,深山隐逸却也自有得益。而且在远避尘嚣的深山,又可自怀怡悦,以白云为友,相邀共饮;有明月作伴,到处可眠。可谓尽得隐逸风流之致,根本不会有孤独之感。

  最后,诗人出奇地用身、魂在梦中夜谈的想象,形容沈的隐逸已臻化境。这里用了《世说新语·品藻》中东晋名士殷浩的典故。较之名士的“我与我周旋”,沈独居深山,隔绝人事,于世无名,才是真正的毫无竞心。他只在睡梦中跟自己的灵魂反复交谈自己觉醒时的行为。诗人用这样浪漫的想象,暗寓比托,以结束全诗,正是含蓄地表明,沈的隐逸是志行一致的,远非那些言行不一的名士可比。

  综上可见,由于诗旨在赞美沈的清贫高尚、可敬可贵的隐逸道路,因此对送别事只一笔带过,主要着力于描写沈的志趣、环境、生计、日常生活情景,同时在描写中寓以古今世俗、真假隐士的种种比较,从而完整、突出地表现出沈的真隐士的形象。诗的情调浪漫洒脱,富有生活气息。加之采用与内容相适宜的七言古体形式,不受拘束,表达自如,转韵自由,语言明快流畅,声调悠扬和谐。它取事用比,多以暗喻溶化于描写隐居生活的美妙情景之中,天衣无缝,使比兴形象鲜明,而又意蕴深厚,神韵维妙,呈现着一种饱满协调的艺术美感。大概由于这样的艺术特点,因而这诗尤为神韵派所推崇。

高适简介

唐代·高适的简介

高适 高适(700年—765年),汉族。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高适的诗(228篇) 高适的名句

猜你喜欢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唐代高适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送沈四舅

明朝吴俨

花外莺啼三两声,坐中有客不胜情。纵令花落春光老,犹向垂杨树底行。

华山吟送郭公绪之陕西佥宪

明朝王洪

太华五千仞,削成周四方。夫容半天开,秀色何苍苍。

而我昔游览,飘摇紫霓裳。云中过太白,雪下来温汤。

浩歌醉新丰,拂袖梅花香。夜半摇仙掌,长啸明星傍。

鹤舞瑶树阴,月出云台凉。岩高银河近,天阔松风长。

俯视六合间,洪河去茫茫。却借韩众鹿,西度岐山阳。

高谈帝王略,欲钓蟠溪璜。别来二十载,事久情难忘。

之子一何秀,孤英压众芳。劳持宪臣节,西行肃刑纲。

鞍马纷照耀,交游仰辉光。身上五色衣,云霞护神羊。

高堂振白笔,六月飞秋霜。鸡犬夜不惊,豺狼自摧藏。

岂徒示崇高,璧立千丈强。名增古岳重,气与仁风扬。

倘有冥世士,高卧烟霞乡。举手可引之,金阙同翱翔。

去去勉勋业,永言赠新章。

还山吟

清朝邹炳泰

秋色正萧洒,我行归故山。南山山深断行路,白云去去何时还。

秋岩幽绝瑶草碧,绿萝缘洞不可以径攀。长风吹落岭头月,流光倒入长林间。

手持赤城杖,飞度苍霞嶂。金仙一笑导我饮,一杯未竟已神王。

手解青囊所服之素书,但见朱文绿字纷殊状。我问灵修笑不语,海日欲出天鸡唱。

嗟予落拓作人羞,此生常作名山游。幽涧鸣泉绕石室,便拟一叶凌沧洲。

还山吟

明朝屈士煌

拂衣多谢道旁尘,笠杖随身悟夙因。

浊世何曾有高士,好山犹肯待归人。

诗书是幻须能读,钟鼓无灵莫认真。

落落乾坤随具眼,此行翻喜见闻新。

还山吟·其一

明朝孙廷铨

守道在无为,吾自厌吾拙。

解佩及兹晨,还山听鸟鴂。

世态逐婵媛,进止心欲折。

欣此素商集,缅想缁尘歇。

逝将寻旧侣,茅屋阴崖结。

暝色下巉岩,苍然立积铁。

林深倦鸟集,谷静涓泉咽。

夜凉四山空,云卧逼天阙,扪萝想幽人,弄箫迟山月。

还山吟·其二

明朝孙廷铨

真气荡喧浊,仆仆为形役。

一器而众操,安得不速敝。

古有避俗翁,神释私其智。

感此偃空山,息机良匪易。

朝饭林下曙,夕宿岩中閟。

暑气清林峦,洒然出新意。

侧思声利途,惴惴魂犹悸。

且逐采芝游,野服安薜荔。

赋得大车槛槛(得还字八韵题有序朝考)

清朝乾隆

风雅夥章句,宣尼三百删。

序家多有异,圣意鲜能闲。

槛槛大车咏,萋萋小雅娴。

毳衣行役讯,击鼓从军艰。

二山人孤山吟社得菲字

明朝李攀龙

西陵树色滉斜晖,一片仙舟拂练飞。三竺渐从天上落,二峰高入雨中微。

人今湖海开诗社,客自云霄奉禁闱。綵笔如花谁不羡,敢将春兴斗芳菲。

还山行赠林屋山人

明朝张时彻

秋风多,秋水波,行人击汰归山阿。
朝辞凤凰台,夕宿蒲苇中。
月照江流白,霜催山叶红。
征途已萧瑟,鸿雁互西东。
行看洞庭树,远在烟生处。
结庐枕山石,时时戴云雾。
未种鹿门田,岁月奄已暮。
山中九月甘菊黄,山家美酒郁金香。
苍松荫地百尺长,好呼仙客行羽觞。
速弦柱促,玄鹤为我舞,长歌紫芝曲。
拂袖还沾陇上霞,著书应长门前竹。
竹叶何青青,霞光何盈盈。
辟谷饵金石,凌虚蹑太清。
灵岩瀑布日夜悬,下有野雉雊远田。
林间仿佛白玉童,双吹铁笛上青天。
林屋之山清且虚,为问瑶草今何如?湖上若逢双鲤鱼,烦
君惠我尺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