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陆游的诗 > 乙卯重五诗

乙卯重五诗

[宋朝]: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泪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③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一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④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作品赏析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这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气氛,有的只是淳朴的民风。更何况,石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盛开了呢!此情此景,怎一个“好”字了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

  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像辛弃疾那样“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欢乐中暗藏着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无奈啊!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陆游简介

宋朝·陆游的简介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陆游的诗(3985篇) 陆游的名句

猜你喜欢

乙卯重五诗

宋朝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乙卯重过圆通寺借宿再用夏提学韵赋一律

明朝黄仲昭

欲濯尘缨尚未能,匡庐又见碧层层。

半生牢落空怜我,一味清闲却让僧。

周览未酬霞外想,长吟聊伴佛前灯。

重游更与山灵约,只恐萍踪不可凭。

己卯重九日御赐花糕志感

明朝李觉斯

敕使传餐出尚方,微臣今又拜恩光。

玉团蜜润云为丽,腻粉花蒸雪作香。

一食可能忘帝力,分来聊且佐萸觞。

小人有母馀皆食,独念君羹未得尝。

辛卯重九城西禅林登眺·其二

明朝区大相

清霜涂峻坂,晚日下西岑。

客舍黄花满,关门红叶深。

亲朋九日饮,乡土百年心。

落帽胡为者,风流直至今。

辛卯重九城西禅林登眺·其一

明朝区大相

燕郊载酒日,汉殿佩萸时。

强赴重阳会,元无三径资。

寒城淡古木,返景透疏篱。

寂寞龙山后,柴桑与我期。

己卯重阳用九日宿丞相峰原韵

明朝何南凤

危峰峭岭老休攀,祇在烟云杳霭间。俗士侈谈重九乐,僧家要得个中閒。

秋声叶脱林无障,夜久风寒户欲关。触景勿怀往昔事,清宵弱冠宝山还。

开禧丁卯重过龙门有怀方丈老子

宋朝吕声之

翠屋交空结夏阴,征鞍亭午喜阴临。
披开草棘千重路,洗出冰壶一片心。
祥老还寻江浙去,诗家谁作楚梁吟。
须知珠玉元无踪,不惜西风惠我音。

重五有感

宋朝陈著

登高时节殃鸡犬,乞巧风流狎女牛。

何似今朝酹忠魄,残杯一洗世人愁。

重五日怀旧

宋朝高翥

独安空庭日欲晡,满斟浊酒不须沽。
白头兄弟三年别,青眼交游一字无。
醉看葵榴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重五听谈昨梦

宋朝项安世

节里听儿辈,杯行话日期。
别来三剥粽,忆著四颁衣。
久病忘前后,斯言果是非。
只疑清夜梦,曾到九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