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李白的诗 >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唐代]: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风吹过水乡的夜晚,这样的时辰绝不适合远离。远隔长安恍如梦里,什么时候才是归去的日期?

注释

陆判官:生平不详。判官,官名,唐时节度使等的下属官吏,多掌文书之事。琵琶峡:在巫山,形同琵琶,故名。水国:水乡。我国南方多河泽,故称水国。殊非:绝非。

写作背景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77卷第19首。[1] 此诗描写了夜深风紧、离别殊非良辰的情景:前两句用情景交融的方式,描写李白殷勤致意、挽留友人陆判官待天明风停后再离别的情景;后两句描绘友人如此匆匆告别、叹其奔波劳苦,实则问友人何时能回到长安,虚则表露出李白渴望建功立业、重获朝廷的重用。 全诗意境紧扣主旨,语意双关,借景烘托环境气氛,以表达离别感伤之情,从而触动李白内心处的情感,以萦念长安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作品赏析

此诗当写于赐金放还后,故诗中流露出对朝廷的怀念。盛唐时期,由于政治安定,经济、交通发达,通衢驿馆行人往来频繁,以送别为题材的诗歌空前繁盛。这些诗或写景寄情,或直抒情怀,手法多样,不拘一格。然所贵者当在于情真意切,深有寄托,方能感人至深。这首诗看似平淡,实则情深意浓。首句写景,点明送行的地点和时间。“秋风”二字意在烘托环境气氛的凄清,以表达离别的感伤情绪。二句言情。“殊非”二字含意深厚,既有挽留之情,又有感叹之意。夜深风紧,此时上路,殊非良辰,所以诗人殷勤致意,挽留他待天明风停以后再走,这是一层意思。念友人何以如此匆匆告别,叹其奔波劳苦,这又是一层意思。总之“殊非”二字意味深长。太白诗曾有句云:“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而此处说:“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杨慎对此极为赞赏,他曾指出:“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李诗选》)三四两句是写诗人送别时的内心活动。“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是说终日萦念长安,象在梦中一样,什么时候才能再度回去呢?这两句语意双关,一方面是写给友人,问他何时能回到长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在说自已希望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李白的诗(1340篇)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唐代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送陆判官防秋

唐代周贺

匹马无穷地,三年逐大军。算程淮邑远,起帐夕阳曛。
瀑浪行时漱,边笳语次闻。要传书札去,应到碛东云。

送陆判官归杭州

唐代皎然

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馀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入琵琶峡

清朝​吴敬梓

路入琵琶峡口迟,江天晴色敞尧曦。霜畦绮错衰杨外,满眼青山谢眺诗。

经琵琶峡诗

南北朝萧纲

由来历山川,此地独回邅。百领相纡蔽,千崖共隐天。

横峰时碍水,断岸或通川。还瞻已迷向,直去复疑前。

夕波照孤月,山枝敛夜烟。此时愁绪密,□□魂九迁。

入琵琶峡望积布矶呈玄晖诗

南北朝刘绘

江山信多美,此地最为神。以兹峰石丽,重在芳树春。

照烂虹霓杂,交错锦绣陈。差池若燕羽,崱屶似龙鳞。

却瞻了非向,前观已复新。翠微上亏景,青莎下拂津。

巉岩如刻削,可望不可亲。昔途首遐路,未获究清尘。

誓将返初服,岁暮请为邻。

送周判官往台州

唐代孙逖

吾宗长作赋,登陆访天台。星使行看入,云仙意转催。饮冰攀璀璨,驱传历莓苔。日暮东郊别,真情去不回。

送康判官往新安

唐代刘长卿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送周判官往台州

唐代孙逖

吾宗长作赋,登陆访天台。星使行看入,云仙意转催。
饮冰攀璀璨,驱传历莓苔。日暮东郊别,真情去不回。

送康判官往新安

唐代刘长卿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
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