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鉴赏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公元705—707年)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后面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因而,“谁家”“何处”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连用两个诘句,不仅将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达得灵活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崔液简介

唐代·崔液的简介

崔液(?-714年),字润甫,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尤其擅长五言诗。官至殿中侍御史。因崔湜获罪应当流放,逃亡到郢州,作《幽征赋》抒发情怀,用词十分典雅华丽。遇到大赦返回,去世。友人裴耀...〔崔液的诗(6篇) 崔液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上元夜六首·玉漏银壶且莫催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六首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
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
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
鳷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
金勒银鞍控紫骝,玉轮珠幰驾青牛。
骖驔始散东城曲,倏忽还来南陌头。
公子王孙意气骄,不论相识也相邀。
最怜长袖风前弱,更赏新弦暗里调。
星移汉转月将微,露洒烟飘灯渐稀。
犹惜路傍歌舞处,踌蹰相顾不能归。

次天全翁雪湖赏梅·黄帽孤舟且莫催

明朝沈周

黄帽孤舟且莫催,雪山留客好衔杯。
梅花况是堪题咏,今夜春城判不回。

失调名·箫鼓声声且莫催。彩球高下意难裁

宋朝宋无名氏

箫鼓声声且莫催。彩球高下意难裁。

玉漏迟·元夜有怀

明朝陆求可

姮娥清镜满,良宵偏称,烧灯为寿。

到处笙歌,五夜明如白昼。

火树星桥不断,更宝马香车驰骤。

真辐臻。

贫家隘巷,下机抛绣。

何如试鼓狂生,著单绞岑牟,扬搥恐后。

三弄渔阳,四座尽倾节奏。

今日风流名士,想惟有、传柑依旧。

听玉漏。

低徊汉书时候。

上元夜

宋朝苏轼

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
璧月挂罘罳,珠星缀觚棱。
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
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
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
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
散策桄榔林,林疏月鬅鬙。
使君置酒罢,箫鼓转松陵。
狂生来索酒,(贾道人也。
)一举辄数升。
浩歌出门去,我亦归瞢腾。

上元夜

宋朝苏辙

新春收积雨,明月澹微云。
照水疏灯出,因风远乐闻。
天涯仍有节,人事竟何分。
卖酒真拘束,何时一醉醺。

上元夜

宋朝毛滂

翟辇遥窥日角丰,阳光浮喜散云同。
海山不动双龙矫,天信频颁一鹤通。
大胆越照临清景内,唐虞消息笑声中。
六街鼓舞谁能强,三尺儿童识帝功。

上元夜雪

清朝尹会一

片雪江城未落镫,万家箫鼓尚喧腾。

衙斋禁酒清如水,座客垂帘静似僧。

香谢梅花迷槛月,寒惊诗梦沁壶冰。

玉楼人醉东风里,遥向乌台望未曾。

上元夜雨

元朝张翥

门外东风惊落尘,夜寒街鼓断无人。江山长抱千年恨,雨雪虚销一月春。

红蜡光深行酒罢,玉龙声急落梅频。邻翁闻说儿时事,何异繁华梦里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