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薛瑄的诗 > 歌风台歌

歌风台歌

[明朝]:薛瑄

素灵夜哭秋郊月,汉祖吴钩三尺血。芒砀云气从飞龙,咸阳竹帛随烟灭。

独屈群策驱群雄,汉中一旅红旗东。韩郎对语识成败,董公遮说开天衷。

独者之师仁以武,诸侯效顺力如虎。关河百战芟群雄,垓下一歌散强楚。

风尘荡涤天下清,万乘不忘布素情。黄屋归来见乡邑,宴饮父老如平生。

酒酣拔剑高歌起,歌词激烈振天地。雄志深知大业难,霸心尚思猛士倚。

群儿逐和声悠扬,起舞四顾何慨慷。乐极哀来泪沾臆,魂魄千秋思故乡。

遂令此邑为汤沐,独承天宠何优沃。四百休运同始终,三国遗民想兴复。

至今有台泗水滨,雄豪一去馀千春。坏埒层层积苍藓,平原漠漠生黄尘。

我来正值清秋暮,桑柘萧萧叶飞雨。泗水南流芒砀高,霸业独风复何许。

徘徊重是古帝郊,摩挲石刻心劳焦。俯仰秋天莽空阔,杳杳鸿鹄凌风高。

薛瑄简介

明朝·薛瑄的简介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的诗(331篇) 薛瑄的名句

猜你喜欢

歌风台歌

明朝薛瑄

素灵夜哭秋郊月,汉祖吴钩三尺血。芒砀云气从飞龙,咸阳竹帛随烟灭。

独屈群策驱群雄,汉中一旅红旗东。韩郎对语识成败,董公遮说开天衷。

独者之师仁以武,诸侯效顺力如虎。关河百战芟群雄,垓下一歌散强楚。

风尘荡涤天下清,万乘不忘布素情。黄屋归来见乡邑,宴饮父老如平生。

酒酣拔剑高歌起,歌词激烈振天地。雄志深知大业难,霸心尚思猛士倚。

群儿逐和声悠扬,起舞四顾何慨慷。乐极哀来泪沾臆,魂魄千秋思故乡。

遂令此邑为汤沐,独承天宠何优沃。四百休运同始终,三国遗民想兴复。

至今有台泗水滨,雄豪一去馀千春。坏埒层层积苍藓,平原漠漠生黄尘。

我来正值清秋暮,桑柘萧萧叶飞雨。泗水南流芒砀高,霸业独风复何许。

徘徊重是古帝郊,摩挲石刻心劳焦。俯仰秋天莽空阔,杳杳鸿鹄凌风高。

高风台歌

宋朝项安世

台之高不知其几仞兮,但见燕雀仰视如冥鸿。
风之来不知其几里兮,但见南海北海声逢逢。
我时醉卧洞庭之北巴山东,耳边澒洞呼汹怖杀侬。
起来欠伸拍鸿蒙,问谁作此狡狯变化惊盲聋,乃是清江江上盘园翁。翁本自与时人同,袍带靴笏从儿童。亦赏随牒作小史,亦赏建纛称元戎。偶然兴自返盘园中,意行倦止由心胸,岂与郢中小儿论雌雄。
儿曹颠倒鸡著笼,金朱眯眼视梦梦。
仰见騄骥脱鞅行青空,便欲俎豆老子配食蜚廉宫。
纷纷俗论安足穷,二三君子中龙。
南安太守科甲高,袖有桂馆之香风。
庐陵相公名位高,笔有造行之春风。
雨岩居士卧榻高,句有湖海之英风。
三君合谋奏天公,急羁此老勿使慵。
国于羊角九万里,奄有九霄寒露之空蒙。
封师巽伯为附庸,不许抗表辞官封。
向来挂冠冠愈穹,老子一笑朱颜红。

歌风台

清朝缪公恩

大风不独忆淮阴,云影飞扬自古今。我上高台舒远啸,茫茫何处问馀音。

歌风台

元朝何中

神鱼骛远海,雄鹄陵高玄。区区一亭长,帝业何赫然。

光芒三尺剑,群雄让锋先。嬴项屹山岳,扫灭如飞烟。

故乡偶一归,艾老相周旋。百感忍中起,深情何由宣。

往时同功人,今乃不一全。害能亦宁忍,远计有未便。

竛竮视孤影,三侯发尊前。丈夫英雄气,儿女泪迸泉。

纵观能几时,忧虞浩无边。西风吹古台,老屋攲河壖。

低徊一长啸,乾坤多材贤。

歌风台

元朝陈宜甫

高祖去已久,归如魂魄何。

俗传西汉事,碑刻大风歌。

山远分滕壤,冰开响沛河。

荒台两间屋,衰草夕阳多。

歌风台

元朝吴澄

黄屋巍巍万乘尊,千秋游子故乡魂。韩彭自取夷三族,平勃那堪托后昆。

湛露迄今王迹熄,大风终古霸心存。当时尽自规模远,谁起河汾与细论。

歌风台

元朝韩性

武帐如星连钜鹿,重瞳谁敢相驰逐。刘郎深闭函谷关,坐听城南新鬼哭。

赤鳞半月天无光,阴陵匹马虚徬徨。百二山河笑谭取,殿前上寿称明良。

榆社归来故庐在,山川不改风光改。酒酣自作三侯章,儿童拍手声翻海。

君不见帐中悲歌愁美人,乐府千载传授新。英雄吐气天为窄,便肯变灭随飞尘。

高台古碑字盈尺,神呵鬼护蛟龙石。四顾铜雀叹凄凉,堕瓦无声土花碧。

远山横空暮烟起,行客徘徊殊不已。当年遗事尚可寻,断云飞度香城水。

歌风台

元朝王艮

淮南不轨天威及,清跸西还过沛中。乐作酒酣西思激,云飞风起霸心雄。

龙光已逐寒烟散,鸟篆空馀碧藓蒙。极目荒台增感慨,冥鸿矫矫入秋空。

歌风台

元朝杨敬德

布衣千古一英雄,五载乾坤入手中。遥想帝魂垂浩劫,舜弦天上和南风。

歌风台

元朝练鲁

沛宫秋风起,游子伤所思。

故人侍高宴,故乡亦在兹。

酣歌自起舞,忼慨有馀悲。

秦鹿方犄角,英雄并驱驰。

帝业亦有在,真气匹夫知。

天下且归已,功臣何自危。

九江自取尔,会稽徒尔为。

俯仰数行泣,何以安四陲。

天地驱日月,出入六马驰。

上瞻芒砀云,下顾泗水湄。

荒台忽千载,烟芜夕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