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张嗣纲的诗 > 葬后有感因示诸弟侄

葬后有感因示诸弟侄

[明朝]:张嗣纲

青山一望且长吁,满目蓬蒿起白狐。

后葬每惭非五鼎,前丧遗恨在三虞。

烟凝谷口疑魂聚,露滴松梢带泪濡。

但得先灵安马鬣,相逢何必论堪舆。

译文与注释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张嗣纲简介

明朝·张嗣纲的简介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张嗣纲的诗(210篇) 张嗣纲的名句

猜你喜欢

葬后有感因示诸弟侄

明朝张嗣纲

青山一望且长吁,满目蓬蒿起白狐。

后葬每惭非五鼎,前丧遗恨在三虞。

烟凝谷口疑魂聚,露滴松梢带泪濡。

但得先灵安马鬣,相逢何必论堪舆。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唐代白居易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唐代白居易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久病有感因示后学

宋朝释智圆

羸病身未死,轻安人屡亡。
穹旻不可问,浮世转加伤。
三十共嗟短,百年同好长。
未能齐一梦,何以事空王。

寄诸弟侄诗

明朝陈达

科第寥寥廿七年,客乡长望好音传。

竹林此际成愁绝,池草当时有梦牵。

对酒强歌青玉案,因风懒寄白云笺。

也知人众回天定,珍重来贤好勉旃。

代诸弟侄得斝字

明朝郭之奇

出门无他事,青春有馀暇。先生命我从,竹马随予驾。

童冠沂雩中,少长崇山下。古人会心处,复为今人假。

是日惠风和,淑气交参差。山卉不一名,皋兰可亲炙。

行行忽已疲,芳草犹堪藉。双岩未易前,游人莫相讶。

循循学步趋,终抵烟霞架。此身既临高,下视多惊怕。

低语问前山,云梯谁许借。天路谅非遥,有志安能罢。

洗杯酌流泉,取味如佳蔗。攀林动飞鸟,每畏松光泻。

薄暮共回裾,举手向山谢。人多恋馀春,我云未卜夜。

幸从春山游,始识春云化。何必满三杯,自当浮一斝。

携得山花归,敛意从书舍。会当时努力,不使春即夏。

幸翰林院谒至圣祠因示诸臣

清朝乾隆

兰台移法驾,柏殿礼先师。

重道非徒重,斯文固在斯。

千秋垂法则,一室俨金丝。

景仰高山近,休辜浴凤池。

示诸弟

宋朝陈舜俞

吾家崛起蓬蒿间,先君为学良苦艰。
典衣买书教我读,平生贫窭不此悭。
岁晚才沾寸禄养,天祸无何颓泰山。
况时汝辈各少小,不及见汝学燕閒。
逮今孤露历岁月,渐觉长大成疏顽。
诗书堆积有素业,文章体要亦易攀。
固须仁义力造诣,慎择朋友少往还。
偏亲堂上待甘旨,况已齿龀双鬓班。
更可踟蹰忽荣养,不如乌鸟鸣关关。
官家公道禄寒畯,勉旃进取欢慈颜。

初至京口示诸弟

唐代钱起

还家百战后,访故几人存。兄弟得相见,荣枯何处论。
新诗添卷轴,旧业见儿孙。点检平生事,焉能出荜门。

将发还乡示诸弟

唐代张九龄

岁阳亦颓止,林意日萧摵。云胡当此时,缅迈复为客。
至爱孰能舍,名义来相迫。负德良不赀,输诚靡所惜。
一木逢厦构,纤尘愿山益。无力主君恩,宁利客卿璧。
去去荣归养,怃然叹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