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刘禹锡的诗 > 登司马错古城

登司马错古城

[唐代]:刘禹锡

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登临直萧辰,周览壮前躅。堑平陈叶满,墉高秋蔓绿。废井抽寒菜,毁台生鲁谷。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遗镞。楚塞郁重叠,蛮溪纷诘曲。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目。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刘禹锡的诗(1323篇) 刘禹锡的名句

猜你喜欢

登司马错古城

唐代刘禹锡

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登临直萧辰,周览壮前躅。堑平陈叶满,墉高秋蔓绿。废井抽寒菜,毁台生鲁谷。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遗镞。楚塞郁重叠,蛮溪纷诘曲。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目。

登司马错古城

唐代刘禹锡

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
登临直萧辰,周览壮前躅。堑平陈叶满,墉高秋蔓绿。
废井抽寒菜,毁台生鲁谷。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遗镞。
楚塞郁重叠,蛮溪纷诘曲。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目。

登司马墩

明朝邵芸

司马今何在,乘风豁大观。

霜林千树赤,星野万家寒。

古道多榛棘,青霄几羽翰。

君亲恩罔极,北望泪汍澜。

司马错城

宋朝陶弼

北设长城陷敌尘,更来劳力武陵民。
我疑洞里栽桃者,便是当时筑版人。

司马错论伐蜀

两汉刘向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司马悔山即和司马承祯山居洗心韵

清朝叶士宽

山中云霞古,山外草树腥。

出山猿鹤寂,还山梦魂清。

流水断复续,空谷幽而明。

坐我石榻稳,著我罗衣轻。

眼中何所见,太古苔痕青。

耳中何所闻,绝顶波涛声。

吾心既已洗,谁博浮埃名。

无求安有悔,遗身自忘情。

岂必三山去,即此凌青冥。

过连江赠吴容所司马时司马四征不起

明朝游朴

九重旰食念苍生,束帛满车络绎迎。

渭上熊螭频入卜,海中鸥鹭未输盟。

二疏犹费都门张,安石终惭小草名。

何似羽仪天汉外,弋人无处问鸿冥。

别袁州司户司马行二首·四海司马氏

宋朝彭龟年

四海司马氏,大州从事贤。
剸裁无剧务,抑郁已三年。
人在甘棠里,梦回春草边。
知音有当路,何日践英躔。

古城

清朝史善长

四冲当要道,千古寄专城。

绥缉资良吏,韬钤握重兵。

雪迷前马迹,春尽暮笳声。

霹雳晴天动,弓开虎豹惊。

古城

宋朝刘敞

古城何巍巍,古墓何累累。生游市朝死田野,从古到今无免者。

城荒却为狐兔宅,墓在他人种松柏。伏羲以来三万年,此城此墓几变易。

谁人听唱野田诗,能令君悲亦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