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刘桢的诗 > 斗鸡诗

斗鸡诗

[魏晋]:刘桢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
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
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
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大红公鸡披着华彩毛羽,一双趾爪光如锋刃剑芒。

只见它们一展炎威雄风,会战在大门至厅堂的路上。

看它尖利的长爪踏踩着玉阶,发怒的双眼燃烧起凶猛的火光。

长长的尾翅搅起阵阵惊风,有力的双翅正铺展伸张。

轻捷地奋起尖嘴利爪,时而闪电般进击,时而腾跃飞翔。

注释

⑴斗鸡:古代的一种娱乐(也包含赌博性质)活动。

⑵丹鸡:占俗盟誓和祭祀所用的赤毛雄鸡。丹,红色。被(pī):通“披”。华采:华丽的彩衣。釆,同“彩”。

⑶距:鸡爪,也专指鸡足后突出如距的尖骨,争斗时用以刺对方。古代,斗鸡的爪子都套有金属外套,而且特意磨过,很锋利。

⑷扬:抖。炎威:雄威、威风。

⑸中唐:大门至厅堂之间的路。

⑹玉除:玉阶,用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或用作石阶的美称。除,台阶。

⑺嗔(chēn)目:睁大眼睛、瞪着眼睛。

⑻长翘(qiào):长尾、长长的尾巴。翘,尾毛。

⑼劲翮(hé):矫健的翅膀。劲,强劲有力。翮,本指羽茎,此指翅膀。敷(fū)张:铺展、展开,此谓奋力展开。

⑽勾喙(huì):尖嘴,像钩子一样的嘴。勾,弯曲。喙,嘴,特指鸟兽的嘴,这里指斗鸡的嘴。

⑾电击:像闪电一样快。

写作背景

《斗鸡诗》是汉末三国时期文学家刘桢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把鸡的距、眼、尾、翅的描写,同其立、踏、扑、跳的动作结合起来,既写出了鸡的雄风,又暗示了争斗场面的激烈。借物寓志,托物抒情,表达诗人欲立功建业的雄心壮志。全诗气势振荡,声咏强劲。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诗一开篇,作者便运用生花妙笔,极力渲染鸡的风姿,显得异常的神气:“丹鸡披华采,双距如锋芒。”雄鸡本来就以色彩绚丽著称,而这只斗鸡更是不同凡响:它火红如丹,羽毛华美,仿佛披上了五光十色的彩衣;那一双尖爪,锐利无比,宛如刀锋箭芒。如此的雄姿,如此的气势,真是先声夺人,定能取胜。

接下来的两句,视鸡为人,点出此鸡参加争斗的原因:“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这次游戏是主人闲极无聊,为了与众宾客取乐,才驱使鸡争斗的。而诗人则发挥想像,独出心裁,代鸡言志,说自己所以出斗,是为了一展雄姿,扬威中唐,以示不可战胜的实力。这样,变被动为主动,视无情为有情,极有韵致。

接着,再回到斗鸡的形象上来,描摩临战前的气势:“利爪探玉除,嗔目含火光。”鸡也和人一样,既然参加争斗,想战胜对方是必然的。为此,它研究敌手,做到有备无患。这里的“探”字,写出了斗鸡斟察地形、窥视时机的心态。“嗔目”二字更见生动形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表现了即将开战的紧张气氛。加上“含火光”三字的配合,这一触即发之势,引人入胜,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四句,描写争斗时的情景。经过一番“嗔目”的蓄势,战斗突然展开了:“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斗鸡腾起,那长长尾巴带来一股强风,令人惊心动魄;矫健的翅膀,也随之张开,上下翻动,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写得相当逼真,千载如见。攻击既已展开,诗人自然不能停留于此,所以他又继续写道: “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两鸡相斗,无所不用其极,利爪攻击自然不可忽视,但勾喙施展更为重要,它可以啄得对方羽毛飞扬,冠血四溅,乃至遍体鳞伤。“电击”,状写斗鸡进攻之凌厉、迅疾,像电闪一样快捷。“复还翔”,描述斗而又分,分而又斗,奔腾跳跃,上下翻飞,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决出胜负。据应玚《斗鸡诗》记载,这次斗鸡时间很长,所谓“芥羽张金钜,连战何纷纷;从朝至日夕,胜负尚未分”。因此刘桢以“电击还复翔”结束全诗,不言胜负,给人留下想像空间,余韵无穷。

此诗用绝大部分篇幅刻画丹鸡的形象与气势,与专门叙述情节、描写场面有所不同,故此篇既可视为娱乐诗,亦可视为咏物诗,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名家点评

南北朝·梁·钟嵘《诗品》:“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庆元《三曹诗选评》:“刘桢该诗(《斗鸡诗》)描写还算细致,可惜未能写出斗鸡的神采。”

刘桢简介

魏晋·刘桢的简介

刘桢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刘桢的诗(26篇) 刘桢的名句

猜你喜欢

斗鸡诗

魏晋曹植

游目极妙伎。
清听厌宫商。
主人寂无为。
众宾进乐方。
长筵坐戏客。
斗鸡间观房。
群雄正翕赫。
双翘自飞扬。
挥羽激清风。
悍目发朱光。
觜落轻毛散。
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
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
常得擅此场。

斗鸡诗

魏晋应玚

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
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
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
双距解长绁。飞踊超敌伦。
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
从朝至日夕。胜负尚未分。
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羣。
四坐同休赞。宾主怀悦欣。
博奕非不乐。此戏世所珍。

斗鸡诗

魏晋刘桢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
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
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
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咏老败斗鸡诗

南北朝周弘正

少壮摧雄敌,眄视生猜忌。一随年月衰,摧颓落毛驶。

闲观春光满,东郊草色异。无复先鸣力,空馀擅场意。

鬬鸡诗

南北朝徐陵

季子聊为戏。
陈王欲聘才。
花冠已冲力。
芥爪复惊媒。
鬬凤羞衣锦。
双鸾耻镜台。
陈仓若有信。
为觅宝鸡来。

惜鸡诗

宋朝李覯

吾家有鸡母,乘春数子生。
生来逾六旬,互觉羽翼成。
其母且再卵,逐之使离散。
众雏既不来,一子独恋恋。
恋恋不肯离,逐之终不移。
母行无险易,唧唧相追随。
卵生亦云足,母伏窠中宿。
厥子苦无依,攀背如悲哭。
窠中母所安,忍渴复忘餐。
子於背上卧,不舍须臾间。
我时见之喜,异类能如此。
因欲观其终,其终谅何似。
一朝大长成,乃知牝牡情。
膨脝娠有腹,渐见东西行。
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
卵出子还多,养子何劳役。
朝啄荆草林,暮爪汙泥深。
昔时随母意,今作爱雏心。
雏生诚可爱,母老宁忍背。
物性乃不常,使人心叹慨。
物类本无知,无知孰责之。
斯鸡与从异,酷似有天资。
天资以仁孝,变更何太早。
况彼本无知,血毛安足道。
万物灵者有,孰不念其亲。
少艾与妻子,所以夺吾真。
五十慕父母,虞舜称稽古。
埋子得黄金,迩来唯郭巨。
古人往莫追,言之泪沾衣。
斯言足自警,题作惜鸡诗。

和提刑度支王店鸡诗

宋朝文同

王店有邮吏,养鸡殊可笑。
昂然处高襟,不肯以时嘂。
官有宿此者,西征待初晓。
鸡竟不一鸣,问吏吏已告。
云此最荒绝,左右悉蓬蓼。
狐狸占为宅,恣横不可道。
前此三四鸡,一一遭其暴。
寻声即知处,尽获爪牙吊。
自后始得此,其若有人教。
东方或未明,群丑尚腾趠。
此鸡但钳结,直伺太阳耀。
虽然谓失旦,似得保身要。
官曰此何用,不然则宜糶。
不见不鸣雁,先死盖自召。
天下已明白,岂假更喧闹。
徒尔费稻梁,曾莫知所报。
吏云官言是,且愿勿嘲诮。
知是本在人,此物何足校。

咏鸡诗,题金鸡报晓图·其三

明朝唐寅

血染冠头锦做翎,昂昂气象羽毛新;
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

咏鸡诗,题金鸡报晓图·其一

明朝唐寅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
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斗鸡

唐代杜甫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牀。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

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

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