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赵鼎的诗 > 洞仙歌·空山雨过

洞仙歌·空山雨过

[宋朝]:赵鼎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悲吟、独自捻断霜须,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邈如天样。纵陇水、秦云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作品赏析

【注释】:
作为一个南渡名臣,赵鼎在朝中与秦桧进行过激烈的较量,但是由于高宗赵构偏袒秦桧,至使赵鼎被贬谪到岭南。但是他的兴复中原之志从未泯灭,秦桧的一切加害也从未使他屈服。他为使全家不遭秦桧的诛杀,而决定绝食自杀,但他在自杀前还在预制的铭旌(柩前灵幡)上写上两句话:“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其报国之雄心可谓苍天可鉴。这首词就是他被贬到岭南时所写的。祖国河山之恋,故土之思,溢于言表;然而在这词中孤寂、凄苦和愤慨之情也难以掩抑。
全词写了作者在一个秋夜的行动和思绪。上片重点写了三个生活细节——独酌、悲吟、孤卧。此词头三句写月下独酌:山雨初过 ,新月朗照,新酒飘香,杯浮月影 。那正是敞怀痛饮的时刻,可一拿起酒杯,词人就想起当此良辰美景竟无人共赏,只是一人独饮,实在扫兴得很 。这自然要引起对自己被贬谪的愤慨,于是有月下悲吟这一举动。“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是说受此屈辱,无处申诉,只好独自长歌悲吟以减轻胸中的郁闷了。由于这悲吟有深度,有力度,是内心深处的颤抖与呐喊,所以作者不自觉地连花白的胡须都拈断了数根 。“还就寝”二句写孤衾独卧,说的是独酌无味,悲吟伤情,还不如回房就寝,可是由于秋夜天气转凉,孤衾独卧,以及余恨未消等原因,又久久不能入睡,心绪茫然。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共同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日子的难以打发的感情。
下片集中描写他独卧孤衾中的所闻和所感,并且向更深的心理层次开掘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而且是整片意脉的枢纽。窗外的竹子整夜被西风吹得飒飒作响,撩人愁思,于是有下面“奈此九回肠”的感叹;然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又暗暗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于是才有词尾处梦寻故土的决心。“九回肠”,出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言愁怨极多。此外亦言心中装满苦恨,致使愁肠百结,其可最主要的就是自己梦寐所求的人远在天那边,同时也是暗诉自己被远抛闲置在遥远的天这边。前面总冠以一个“ 奈 ”字,赵鼎本人面对这些打击与迫害无可奈何,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苦闷与不平 。“人何处”的“人 ”,连系上下文看,当不只是说家中的亲人、朝中的故旧,主要还是指九重之上的高宗皇帝。封建时代的臣子,一旦远谪,总是希望皇帝能够回心转意把他召回。赵鼎曾两任宰相,高宗曾对他言听计从,称他为“真宰相 ”。他为国专以固本为先,这是因为他认为根本固而后敌可图,仇可复,所以对南宋的中兴事业有所建树。虽被远贬而此志不衰,因此翘首企望回朝续展长才。“解铃还是系铃人”,寄希望于皇帝自在情理之中。故词的结处又从悲怆的叹息,一转而为热烈而执着的追求 :“纵陇水秦云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陇水,即陇头之水;秦云,即秦岭之云。这都是环绕在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进出长安必须通过这些障碍物,这里用以暗指秦桧一类的朝中奸臣。这几句说的是纵然有奸邪当道阻挡我回到朝廷,总不能不许我到梦中去寻求归路。这里所表现的正如他从潮州移吉阳军(今广东崖县)给高宗上的感谢皇恩的表中所表示的 :“白首何归,怅馀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此词不以剪裁巧妙取胜,而以描写深刻细腻见长。全诗基本上采用了赋的写法,叙述与描写的成分占很大的比重。首先是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其次是描写颇有层次,上片全是行动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如月色、杯影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桧”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等。正因为有这些精细的刻画,此词才避免了一般用铺叙法写成的作品容易犯的平铺直叙、平淡无味的毛病,它同样是那样鲜明、轻巧、含吐不露。

赵鼎简介

宋朝·赵鼎的简介

赵鼎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南宋初年政治家、词人。赵鼎早孤,由母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河...〔赵鼎的诗(174篇) 赵鼎的名句

猜你喜欢

洞仙歌·空山雨过

宋朝赵鼎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悲吟、独自捻断霜须,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邈如天样。纵陇水、秦云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四禽图·空山雨过枇杷树

明朝李东阳

空山雨过枇杷树,黄颗累累不知数。
金衣公子正多情,惊堕金丸欲飞去。
海榴花残红子新,沙上凫珣来往频。
每从水浅花深处,遥见隔花临水人。
山禽关关水禽语,脉脉幽期似相许。
莫负天晴日暖时,一春江上多风雨。¤

洞仙歌·银塘雨过

清朝郑文焯

银塘雨过,似花弹冰汗。水佩风环翠凉满。画船回、十里明镜秋波,人一笑,红入鸳鸯阵乱。

洞仙歌·春残雨过

宋朝晏几道

春残雨过,绿暗东池道。玉艳藏羞媚赪笑。记当时、已恨飞镜欢疏,那至此,仍苦题花信少。连环情未已,物是人非,月下疏梅似伊好。淡秀色,暗寒香,粲若春容,何心愿、闲花凡草。但莫使、情随岁华迁,便杳隔秦源,也须能到。

木犀著雨·空山雨淫秋

宋朝释居简

空山雨淫秋,妒我庭中犀。犀敷粟玉英,浸渍仍葳蕤。

有如春方中,名品嗟淋漓。因依海棠泪,著此霜蟾枝。

闻此辄掩耳,代犀前致辞。燕脂怨无香,姿色独媚时。

烘晴睡未足,已惊胡马嘶。彫零怕随雨,嫣然成怆悽。

鲜明擅韶华,不足较等夷。自怜宫样黄,不结春风知。

木兰固可友,宿莽亦可师。正色俗子憎,浓馥天风吹。

苔痕净如染,绿展承霏霏。故家换骨法,降真合传衣。

大山与小山,骚雅同衿期。至今百世下,犹有芗林诗。

何心与物竞,有泪无从挥。

新秋看洋山雨过

明朝王夫之

南楚秋风日,轻阴太白方。参差分远嶂,明灭互斜阳。

旋度云间树,还吹山际香。鹭飞初掠润,燕语乍矜凉。

云断天逾碧,林疏野乍光。馀霞侵月浅,晚雾过溪长。

薄袂泠泠善,闲愁鼎鼎忘。萧斋聊隐几,吾道在沧浪。

洞仙歌

清朝蒋士铨

春衣初试,映湖光脉脉。记得罗衫一痕碧。正鱼龙,曼衍莺燕纷纭,原不合,悄向众中怜惜。

句·万壑松声山雨过

宋朝王琪

万壑松声山雨过,一川花气水风生。

洞仙歌·品茶

清朝饶芝祥

烛明香炷。正烧灯时序。一桁湘帘透疏雨。值午餐传后,酉饮醒时,好安排、槐火松炉烟缕。

洞仙歌·寄内

清朝叶楚伧

湘君近好,忆病乡消息。

匝月如何无一字。

谅侍姑辛苦,哭女凄其,更薄怒、浪不还家游子。

密誓今犹记。

战胜归来,老向妆台画眉矣。

芳草望王孙,十日南湖,又一棹、绿波春水。

只此事、差堪慰离人,是别后狂生,未亲声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