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杨无咎的诗 >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宋朝]:杨无咎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双蛾:即双眉。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传统的闺怨题材,写的是深秋时节,闺中少妇思念远方心上人,怨恨交织的情形。

作品赏析

词作开首词人把时间安排在深秋时节,直陈闺中少妇因秋来而“愁更深”。自宋玉悲秋以来,对秋的无奈与叹喟几乎成了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而对妇女来说,则有更深一层含义在,那就是如汉代班婕妤在《怨歌行》中所言的:“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或许便是词作中女主人公为何秋来而“愁更深”的主要原因了。紧接次句词人没有继续写这位女子愁深的程度,转而刻画她的外形:“黛拂双蛾浅”。这句是说女主人公因孤寂,心绪不好,无心刻意修饰自己的面庞,从而把上句所言的“愁”的内涵具体化和明朗化了。“翠袖怯天寒,修竹萧萧晚”二句,是化用杜甫《佳人》中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翠袖“句是写女主人公不仅无心去刻意妆饰打扮自己,甚至对天气变化也不甚觉察,依旧夏装着身,而只有到了“天寒”,身体受不住了,才感觉到。一个“怯”字,表明女主人公的衣单体弱,更有起到暗示她孤寂可怜的特点。上片结句“修竹萧萧晚”,看似词人是要以景作结,写女主人公住处周围的环境,实则借此进一步暗示女主人公愁苦孤独的形象。深秋薄暮,几株修竹在秋风中瑟瑟摇动。单薄、孤寂,这不就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写照吗?

下片词作增加抒情分量。“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由怨转恨,可知女主人公过此孤寂生活非止一日。“孤鸿”在此有较丰富的含义,它不仅象征女主人公如失群的孤鸿,而且也表示她多么希望鸿雁能捎上自己的怨与恨(即词中的“此意”),给远在天涯的心上人。此外,这句也暗示这位女主公一直是伫立窗口,目送飞鸿远去。“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二句是说,女主人公在萧瑟的秋风中独自伫立,目送孤鸿消失,寂寞无聊的一天又过去了,她怅然回到闺中,掩**扉,周而复始地让孤寂与凄凉笼罩着自己。这里的“又”字,看似平易,实是蕴含了女主人公的无数辛酸泪。

抒写闺怨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材,这首《生查子》在思想内涵上也并没有写出什么新意来,但在艺术上还是有一定的个性的。如情景二者之间的互相烘托、渲染,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细腻刻画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杨无咎简介

宋朝·杨无咎的简介

杨无咎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杨无咎的诗(169篇) 杨无咎的名句

猜你喜欢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宋朝杨无咎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

生查子

宋朝朱翌

宫纱蜂趁梅,宝扇鸾开翅。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摇摇云母轻,袅袅琼枝细。莫解玉连环,怕作飞花坠。

生查子

明朝叶宪祖

趋朝曙色寒。退食馀清宴。

千里觅才人。使我频凝盼副净进见介。

生查子

明朝朱鼎

生带玉镜上:淑女选才郎。门阅谁能称。

自荐入东床。玉镜聊为聘。

生查子

明朝朱鼎

净上:大运应昌期。名讳登图谶。

威德振南天。一鼓收馀烬。

生查子

明朝叶宪祖

春光满帝城。车马天街竞。

贵主喜相招。暂了看花兴。

生查子

明朝叶宪祖

鸾封沐宠荣。托荷随夫命。

主第请看花。妆点多齐整。

生查子

明朝朱鼎

三杰运良筹。拟变家为国。

小外:虎豹添羽翰。心膂恐难托。

生查子

明朝朱鼎

心怀六出奇。口注悬河论。

三顾幸遭逢。坐使收乾运。

生查子·雷

明朝陆求可

把扇过回塘,散发临清渚。

白昼阿香奔,催起山头雨。

胆初消,声更举。

欲失樽前箸。

蔡顺绕千村,泪滴黄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