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蔡伸的诗 > 苍梧谣·天

苍梧谣·天

[宋朝]: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天啊,不要让这一轮圆月照得我这离家的人无法安眠。面对满月,孤身一人,心中的那个她在哪儿呢?月宫里,只有桂树的影子斑斑驳驳,无人赏看。

注释

⑴圆蟾:圆月。蟾:蟾蜍。屈原《天问》有“顾菟在腹”之句,即蟾蜍在月亮腹中。后来就以蟾蜍为月亮的代称。
⑵桂影:月影。婵娟:美好。这两句是说月中桂影空自婆娑,而月下却不见伊人佳影。

作品赏析

《苍悟谣》里的这位“离人”,叫明月照得失眠了,于是他苦恼极了,呼天而叹:“天!休使圆蟾照客眠!”(圆蟾,即圆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意思是说老天啊,不要再让这圆月照得这我离家的人睡不着觉了!这位他乡之客本来就满怀离愁别绪;何况月下独立,又怎能不思念“隔千里兮共明月”的那一位呢?
再说,如水月光,也容易使人毫无睡意,“明月皎皎照我床”,“牵牛织女遥相望”(曹丕《燕歌行》),这怎么能睡得着呢?而那月光,又偏爱照失眠人,这真是:“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之时。可是词人呢?却是月圆人未圆。难怪这位离人终于压抑不住,不得由仰天长叹了。可见,这句“天!休使圆蟾照客眠”。是经过一番千回百折的苦恼之后发出的百般无奈的叹息之词!
月光如练,然而人隔千里,这边是他乡仰望,那边是闺中独看。这位痴情人不禁异想天开了,说:月亮啊,据说你是一面宝镜,你能照出她的芳姿倩影吗?“人何在?桂影自婵娟!”他凝视着那轮明月,那嫦娥般美丽的身影在何处呢?只有桂影疏密有致,空自盘旋罢了。
此时此地,他可能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俩月下携手漫步的美好时光。然而此时呢?人却远隔千里,这多么令人愁怅啊!
这首小词通过对圆月观感,抒发出沉挚的思念之情。寥寥十六个字,然而曲折有致。这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的高妙描写手法,真可谓“以少胜多”了。
汉乐府里有《上邪》一曲,意思就是“天哪!”这首小词也采用这种咏叹手法,且全用口语述之,富有民谣色彩。这首小词在婉约词中,显得十分清新别致。

蔡伸简介

宋朝·蔡伸的简介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蔡伸的诗(164篇) 蔡伸的名句

猜你喜欢

苍梧谣·天

宋朝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苍梧谣·饯刘恭父

宋朝张孝祥

归。十万人家儿样啼。公归去,何日是来时。

苍梧谣·归·猎猎薰风颭绣旗

宋朝张孝祥

归。猎猎薰风颭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苍梧谣·归·数得宣麻拜相时

宋朝张孝祥

归。数得宣麻拜相时。秋前后,公衮更莱衣。

苍梧谣·正月三日自题墨牡丹扇

清朝顾太清

侬。淡扫花枝待好风。瑶台种,不作可怜红。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朝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苍梧即事·苍梧城北系龙洲

明朝解缙

苍梧城北系龙洲,水接南天日夕流。
冰井鳄池春草合,火山蛟室夜光浮。
千家竹屋临沙觜,万斛江船下石头。
伏枕梦回霄汉远,珮声犹在凤凰楼。¤

苍梧

明朝张穆

渺渺寒流下桂津,一江清绝罢垂纶。

翠华不返悲瑶瑟,苍昊无言剩草臣。

双马自投青霭去,孤舟惟对白蘋亲。

前山都峤称仙室,寂就丹砂谢俗尘。

苍梧

明朝孙承恩

扁舟谢逆浪,泊此梧江浔。孤城倚山颠,下瞰江水深。

兹惟百粤冲,重镇当喉襟。辕门肃军威,杀气常萧森。

重华不可吊,四野云阴阴。水井泉尚活,火山光已沉。

夕雾兼晨霏,瘴厉方侵淫。交南此半途,行迈方自今。

极目天南陲,望望愁人心。

苍梧山

清朝王先谦

当年沧海东南坼,想见神山高下开。

会稽失却白水峡,郁州半割苍梧堆。

我疑溟鹏惯远徙,不数灵鹫能飞来。

已陋景纯笺草木,试招虞舜归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