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张先的诗 >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宋朝]: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问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注释

⑴参差:高低不齐。
⑵霁(jì)山:雨后山色。
⑶溶漾(róng yàng):水波荡漾的样子。
⑷画桡(ráo):船桨,这里指画船。
⑸迟:缓缓。
⑹鉴:镜子。
⑺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
⑻浅声:轻婉歌声。
⑼双唱:双双唱起。
⑽深色:加深颜色。
⑾轻衣:形容极薄的夏装。
⑿障面:遮面。
⒀斜晖(huī):偏西的阳光。
⒁翠:指绿荷。
⒂阴:阴凉。

写作背景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是北宋词人张先的作品。此词既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写歌女容貌和性灵之美。全词融自然美与女性美于一境,写出了歌女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表现出湖山和人物纯真自然的性灵。

作品赏析

  这首词既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写歌女容貌和性灵之美。全词融自然美与女性美于一境,写出了歌女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表现出湖山和人物纯真自然的性灵。

  上片起句开门见山,直写湖中美景。江南湖泊往往是重重相连。当外湖长满莲篷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又是别有一番风味,此时正是游湖的好时光。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是写天放晴了,雨洗过后的青山,格外的青,而那青山映衬之间,几点翩飞的白鸥,显得格外的白。“水天溶漾画桡迟。”词人俯仰上下,只见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游湖之人陶醉了,于是,任由船只鉴中缓缓地行。画桡,指画船。迟,谓缓行。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会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为自己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人影鉴中移。”人船中,船行水上,水面如镜,人影镜里移动。

  下片由写景转为写人,重点描写歌女容貌之美和性灵之美。“桃叶浅声双唱”与“杏红深色轻衣”两句为对仗,一写其歌声,一写其衫色。桃叶,本是晋代王献之妾之名。献之笃爱桃叶,曾作《桃叶歌》歌之,传其辞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南朝陈时,江南盛歌之,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桃叶歌》题解。词上句以“桃叶浅声”写所唱,此“桃叶”即《桃叶歌》,非指人而言。歌声轻婉,故曰“浅声”,女伴同唱,故曰“双唱”。此句写船上的一对歌女双双唱起了轻柔宛转的歌声。“杏红深色轻衣”则写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歌女杏红的衣色,显得格外深。深,亦是词人印象之深。词人写歌女之印象,不写其容貌而写其衣著,正是韵高脱俗的体现。这时正当暑天,故著轻衣。然而,词人印象更深的是:“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暑天斜晖犹热,故而歌女采得一枝荷叶遮面。荷叶虽小,可是当乘船一路归去时,词人却感觉到,好象自己也分得了她手持荷叶的一份绿阴凉意。小荷障面之姿态,很美;分得翠阴之感受,虽为错觉,但更美。

  此词游湖这一赏心乐事中,表现了自然风光和人物容貌、性灵之美,体现出词人高雅、清旷的审美意趣,抒写了词人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词人张先是江南湖州人,又在江南作过官,晚年归宿也在江南。这首词是词人夏日游江南湖山所作。

张先简介

宋朝·张先的简介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张先的诗(163篇) 张先的名句

猜你喜欢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宋朝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画堂春令·画堂霜重晓寒消

宋朝王诜

画堂霜重晓寒消,南枝红雪妆成。卷帘疑是弄妆人。粉面带春醒。最爱北江临岸,含娇浅淡精神。微风不动水纹平。倒影斗轻盈。

画堂春

明朝陆卿子

晴空烟袅柳丝微,乱红风定犹飞。

杏花零落燕空归,门外鸦啼。

慵病不禁宽带,讳愁无那尖眉。

香消斜倚画屏时,此恨谁知。

画堂春·杏花

清朝王策

细风枝上小红含。

粉香娇卸单衫。

画楼晓起捲珠帘。

人在轻酣。

闻说长安陌上,马蹄十里香粘。

可怜烟雨变新寒。

春老江南。

画堂春·春情

宋朝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画堂春·春日

明朝陆求可

一帘花影弄新晴。

流莺飞过身轻。

水沉初烬梦初醒。

无限春情。

柳外高楼掩映,桥头野水空明。

寻芳何处踏歌声。

翻惹愁生。

画堂春·赠祝

明朝俞彦

画堂春色满氍毹。喜晴人意偏舒。双成昨夜下清都。

未返琼裾。

画堂春·秋柳

明朝李雯

长条梳尽影珊珊,烟啼露冷风寒。

暮鸦栖遍小凭栏,无限堪怜。

犹傍朱楼舞袖,心惊落叶哀蝉。

昔时攀折已相关,重对青山。

画堂春·元旦作

清朝王渭

平头六十度芳春。

题诗剩有精神。

诗馀长短句翻新。

学做词人。

不识高低音律,且摹格调苏辛。

挥毫自写性灵真。

忙里闲身。

画堂春·寄子由

宋朝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