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乐雷发的诗 > 舂陵道中望九疑

舂陵道中望九疑

[宋朝]:乐雷发

祠宫秋老哀回雁,寝苑春寒响夜松。
待向寒来携玉琯,月明吹彻几芙蓉。

译文与注释


注释

[1]九歌:即屈原的《楚辞》篇名,表现出屈原深切思念和所求未遂的哀伤。才华横溢的乐雷发不能施展抱负,而“空传廷试策”,这是南宋朝廷的悲哀,也是乐雷发本人的悲哀,生不逢时,遇而不遇。
[2]万里孤臣怨莫从:乐雷发中特科状元后,授京官为秘书省馆职,为人忠恳正直,主张抗战抵元,揭露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府的问题,又不附幸臣,因而其正确英明的时政之议不能得到采纳,其廷对之策也不见用。在这种情况下乐雷发称病辞官归隐九疑山。“万里孤臣怨莫从”之句正是这一状况的写照。
[3]“楚雨”句:楚即古楚国,今湖南宁远九疑山舜帝陵一带原属楚国地。楚雨,在这里代指舜帝南巡不返。汾水,即山西之汾水,代指舜帝执政时的都城地。舜帝退位后归葬九疑山,乐雷发辞官归隐九疑山。
[4]祠宫:指九疑山的舜祠。当时的祠宫地址就在玉琯岩前。回雁:南飞的大雁。这里代指正在归途的乐雷发本人。
[5]玉琯:清《湖南通志》载,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玉律度以为尺,相传为汉官尺。《晋书·律历志》:“《宋书·乐志》云,奚景于舜祠得白玉琯十二,即此玉律也。传舜之时西王母献白玉琯赠舜,不知奚景所得何属也。”舜祠后龙山石岩即称玉琯岩。

作品赏析

据《零陵历代诗选》注明,该诗为宋代乐雷发所作,出自《雪矶丛稿》。但在宋代陈思所编、清代潭溪版和读书斋刊三种版本的《雪矶丛稿》中,并没有这首诗。该诗应选自地方版《雪矶丛稿》某一版本,为乐雷发辞官后往家乡舂陵的归途中所作。诗中表现了他不受朝廷重视、辞官归隐的落寞悲哀之情。

乐雷发简介

宋朝·乐雷发的简介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1253年,理宗皇帝下旨召乐雷发廷试,他对答如流,条对切直,赐为特科状元,授...〔乐雷发的诗(155篇) 乐雷发的名句

猜你喜欢

舂陵道中望九疑

宋朝乐雷发

祠宫秋老哀回雁,寝苑春寒响夜松。
待向寒来携玉琯,月明吹彻几芙蓉。

舂陵道中

明朝吕渊

蚤发潇南驿,晨光尚未明。

山横疑水断,滩急讶舟轻。

茅屋稀疏见,筒车远近鸣。

民安边患息,千里乐巡行。

宁远道中晓行望九疑舜陵

明朝陈良珍

墅葛肩舆冒曙天,帝陵回望转悽然。

屏开叠嶂英娥侍,树拥仙班岳牧前。

凤辇南巡经万里,龙髯中堕已千年。

循崖忽见扶桑影,恍忽重华在日边。

望九疑

唐代朱庆馀

浮生犹役役,未得便寻真。白日如无路,青山岂有人。
烟收遥岫小,雨过晚川新。倚杖何凝望,中宵梦往频。

望九疑

明朝吴鹏

近入黄村路,遥从粤峤还。

云连五溪外,雨渡九疑间。

秋尽芦花白,林疏树叶斑。

停车问虞庙,极目古苍山。

望九疑

明朝周子恭

皇风日以荡,我心日以恍。

旷哉千载人,何由称心赏。

重华不可作,九疑吾焉访。

深山见野人,或以通精爽。

再望九疑

明朝陈良珍

苍梧云压楚天低,中有娥皇叠嶂齐。

欲酌春风荐蘋藻,满山烟雨鹧鸪啼。

望九疑·其二

明朝区大相

零陵南去有珠丘,当日皇英湘水留。

九处云山无路觅,至今瑶瑟使人愁。

望九疑·其三

明朝区大相

昔闻虞帝治垂衣,五月南巡遂不归。

当日夔龙谁护从,更无人挽翠华旂。

望九疑·其一

明朝区大相

何处湘山望里悲,九疑千载有遗思。

寻常一带愁云锁,不遣行人到更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