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还

[唐代]:李商隐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自个儿有仙人的才分自己却竟然不知,十年来常在梦中采摘那名贵的灵芝。暮色苍茫秋风席卷大地,满天是片片黄云。还是归去吧,回到高山去投我的旧师。

注释

⑴仙才:仙人的才分。《汉武帝内传》:“西王母曰:‘刘彻好道,然形秽神慢,非仙才也。”⑵华芝:灵芝,仙药。又指华盖,高官显贵者所用。扬雄《甘泉赋》:“于是乘舆乃登,夫凤凰兮而翳华芝。”李善注引服虔曰:“华芝,华盖也,言以华盖自翳也。”此处语意双关,以梦采仙药及望登进士第相关合。⑶黄云暮:黄昏时风沙蔽天,云呈黄色。⑷嵩阳:道观名,在嵩山太室山下,李商隐年轻时曾学道,故云寻旧师。

写作背景

《东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作者自己具备成仙的资质,仕途不顺,迄无成就,实自误仙才,次句写久有入道之志,长梦仙药华芝,真有仙缘。三四句写当此秋风阵阵、日暮途穷之时,应归向嵩山之阳,寻旧师而人道求仙。这首诗语言平易,感情低沉寥落。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题为“东还”,当然应该是指由西面向东还至洛阳或其附近地带。但也有人以为是指从山南西道府罢而归,东还长安。程梦星曰:“宣宗大中十一年,征山南西道柳仲郢为吏部侍郎,义山府罢西归,乃自东而还也。”赞同此说的人不多。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已是李商隐的生命将走向尽头,那时候,他的妻子虽然在早几年前去世,但还有儿女待养,家庭重负,不可能容许他能够那么轻松地归去嵩阳去寻旧师。这首诗应该是写在未曾中第也未经结婚之时。冯浩编此诗于文宗太和九年(835),张采田将此诗定为文宗开成元年(836),相差一年。据近代隋唐史研究专家岑仲勉所写《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一文,论及李商隐在太和七年至开成二年前后五年间赴举之经过,可知李商隐之参加府试被取录成为乡贡进士后,再参加礼部试,以期登第成为进士,自太和七年(833)、九年及开成二年(837),前后共三次。原文曰:“太和七年乡贡,知举,不取。太和八年病,不试,知举李汉。太和九年乡贡,知举崔郸,不取。开成元年无明文,当是府试已不取,知举高锴。开成二年乡贡,知举高锴,登第。”在前后五年中,李商隐参加三次礼部试,前二次均失败,第一次是太和七年,第二次是太和九年;第一次考试失利,当然也有刺激,尚不至于立刻要归去寻旧师,故此诗之作,应该是在太和九年。

文学赏析首句即自嘲之词,说自己对自己有得道成仙之才分却竟然不自知。实在糊涂不该。这即是自嘲没有应世人仕之才却居然去应举,笑自己不安分,作了盲目的必然不能成功之事。自己只有得道求仙的才分,那么,还是有自知之明才好。次句,说十年来常在梦中采灵芝则是说的实际思想,意谓自己也确是早就有隐遁高蹈之心,由自嘲自我排解到说出自己本有的思想,真切地表现了复杂心理。因为用世和隐遁这两方面本来是当时知识分子经常普遍存在的心理。在自嘲之后又自我超脱出来,意谓:考试落选也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可难受的,不是早就梦想采摘灵芝的生活吗?考不中就回去学道不也很好吗?所以后二句即承此意说:还是回去吧,去找当年的宗师。不过,尽管如此,这种自我排解还是充满着愁郁。看第三句所写的景色的萧瑟,动地秋风,入暮黄云是那么凄清,还是可以充分见出诗人心情的无比低沉和郁闷,看来,诗人思想中最理想的还是渴望早日用世,而并不真正愿意隐遁求仙。

李商隐简介

唐代·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李商隐的诗(872篇) 李商隐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东还

唐代李商隐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东还

唐代李商隐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东还

宋朝史弥宁

及瓜剩喜发南州,纳纳春光销客忧。细麦风前蓝袖举,新秧水面绿针浮。

行程又过山深处,归梦还寻天尽头。收拾怀乡旧诗藁,探先封寄与沙鸥。

送彦东还湘

宋朝赵汝鐩

湖南多爽处,羡子片帆还。
秋影清涵水,烟痕淡著山。
兰风香楚佩,竹泪冷湘斑。
见说诛茅地,江头只数间。

送刘彦英东还

元朝戴良

转蓬无定在,飘飖将何之。未遽离本根,赖有回飙吹。

在昔从一官,整驾来南陲。何意十载留,竟负三年期。

上有垂白亲,下有初长儿。平生已艰瘁,况复当乱离。

及兹神武师,拓地如拾遗。遂令客行士,秋晏薄言归。

慈母既生还,弱子亦抱持。歌舞入故都,志愿幸无违。

鸿鹄游四海,鹪鹩守一枝。宁守卑栖分,不随鸿鹄飞。

送陈仲宣东还

元朝戴良

长途漠漠思凄凄,人尽东还我独西。
家在江南消息断,烦君问讯重悲啼。

送儿元炳东还

明朝谢榛

吾儿同入邺,今日汝先归。留滞乡音改,飘零旧业违。

关河通古道,风雨暗春衣。寄我思亲泪,西原洒落晖。

西轩子岁暮东还

明朝邵宝

铁岸帆开忆去年,今年仍发冉泾船。閒来为客真知我,老去逢灾不怨天。

嘉树半枯犹翠叶,清渠无恙自寒泉。有诗已寄儒台使,还许携儿了旧编。

送长吉诸孙东还

明朝屠隆

年来何日不思乡,却送君归欲断肠。
闻道小园刚半亩,不愁无地种垂杨。

送黄伴读东还故里

明朝宋濂

我昔弱龄时,辄侍而翁游。经畬日耕概,艺圃兼旁搜。

泰山一以颓,欲往将安从。岂意麒麟儿,复出湖水东。

尔年踰二十,文采昭清秋。灿灿五色锦,孰肯寘道周。

一朝捧贡函,群彦让先登。毡墨新题处,祥云为之升。

南宫虽免试,成均复渐摩。庭中传且叶,几见寒雨多。

天子坐法宫,诏翻金匮书。尔独当青年,执笔与之俱。

九年游降敕,持经赞藩王。出入禁闼中,衣分泥水香。

有时献新文,跪诵黼扆前。帝曰尔小臣,才思何蝉联。

声名落人间,一如潮水生。蛟龙助气势,坐使汀洲平。

双亲在乌伤,不见今三年。青宫为奏请,即日乘舟旋。

顾我发种种,与尔会神京。悬镫青照夜,不翅父子情。

别言不忍出,况复为新吟。吟成意莫尽,一字一寸心。

别去明早来,立业继而翁。翁名亘天地,不见初与终。

持此赠尔行,棹发龙江麋。官书有严程,勿恋故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