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李商隐的诗 >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

[唐代]:李商隐

春咏敢轻裁,衔辞入半杯。

已遭江映柳,更被雪藏梅。

寡和真徒尔,殷忧动即来。

从诗得何报,惟感二毛催。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此诗在梓州幕作。《全唐诗》此诗题下原有三小字注:“归官舍。”②春咏:指作此诗时在春天,故云。③衔辞:含辞,犹吟哦。④寡和:宋玉《对楚王问》:“其曲弥高,其和弥寡。”⑤殷忧:深忧。⑥二毛:头发花白。语出潘岳《秋兴赋》。感:《全唐诗》校:“一作看。”

写作背景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8首。这首诗写的是江亭饮酒席散之后,循柳路归官舍途中回忆席间吟诗的情景,抒发自己的诗曲高和寡的感慨。

作品赏析

此诗作于何时何地,注家尚无定论,但由末句“唯感二毛催”,可知当作于三十岁以后的壮年或老年。潘岳《秋兴赋》云:“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二毛”者,斑白的头发也。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晋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这首诗写的是江亭饮酒席散之后,循柳路归官舍途中回忆席间吟诗的情景,抒发自己的诗曲高和寡的感慨。首二句是说席上饮酒赋诗,诗题是“春咏”,李商隐不敢轻易吟咏,吟了半句就止住了。“敢轻裁”是反语。裁,裁答,酬唱意。是不敢轻易唱和的意思。为什么呢?紧接着三四句作了回答:诗人吟“江映柳”,遭到嘲讽;吟“雪藏梅”,更被人斥弄。李商隐《柳》诗有云:“柳映江潭底有情。”“江映柳”是写情的;“雪藏梅”,是梅花被压在雪下,不能见天日,难艳于世,这是写诗人怀才不遇压抑痛苦的人生遭际的。既然“江映柳”,“雪藏梅”都不能吟,便只好“衔辞入半杯”了。当然,“江映柳”“雪藏梅”也可解释为诗人循柳路归家途中之所见。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是诗人对自己“春咏敢轻载,衔辞入半杯”暗喻性的解释,是对自己诗歌创作特点的真切的概括。五句写诗人对平生作诗和之者寡的感慨。曲高和寡,写了好诗也是徒然。六句写诗人忧国忧民,自己仕途坎坷,前程渺茫,殷殷之忧,时时袭来,融景生情,见则感,感则动,发自内心的忧愤要抒发,于是禁不住又写。末二句,写诗人追求的执着。纵然曲高和寡,诗不被人理解,自己从诗中也得不到什么,但是,仍然要写,以致于年纪不是很大就生出斑白的头发,催迫自己未老先衰了。

李商隐简介

唐代·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李商隐的诗(872篇) 李商隐的名句

猜你喜欢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

唐代李商隐

春咏敢轻裁,衔辞入半杯。

已遭江映柳,更被雪藏梅。

寡和真徒尔,殷忧动即来。

从诗得何报,惟感二毛催。

山路吟

魏晋夏侯湛

夙驾兮待明。陟山路兮遐征。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岚气清。

揽辔兮抑马。踟蹰兮旷野。旷野

行路吟

明朝程文杰

有酒且莫斟,听我行路吟。

风霜满面尘满襟,古皆然,匪独今。

我劝君,君毋怒,今人行是古人路。

古人一去岂再来,笑杀今人不回顾。

朝行吟,山沈沈,虎狼关隘龙窟深。

暮行吟,木阴阴,江南鹧鸪无好音。

行人莫道行路好,多少行人路中老。

临江仙·十里春风杨柳路

宋朝赵长卿

十里春风杨柳路,年年带雨披云。柔条万缕不胜情。还将无意眼,识遍有心人。饿损宫腰终不似,效颦总是难成。只愁秋色入高林。残蝉和落叶,此际不堪论。

无则都寺玉几写予梦影自散席后言音不相接者

宋朝释智愚

敬而远,亲而疏。
明鉴灵腑,善定锁铢。
凌霄高而众峰拱,海峤耸而蟾影孤。
子归就父,吾不识渠。

寄张有功(二首)·边城杨柳路傍垂

明朝沈炼

边城杨柳路傍垂,折取长条欲赠谁?不若寄将明镜去,为
曾照我鬓如丝

江亭

唐代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江亭

元朝陈基

江水出峨岷,江亭俯要津。诸侯皆职贡,百粤漫风尘。

恩诏传中使,遐方倚外臣。出师劳上将,入幕富嘉宾。

闻道元戎死,频伤义士神。三军宜雪耻,百战莫忧身。

巫峡长多雨,潇湘已暮春。鼎鱼何足制,奏凯勿逡巡。

江亭

宋朝利登

江亭凭望久,野色暝苍苍。
古木浮寒雾,空山入夕阳。
水流前夜月,风作早来霜。
却笑垂纶者,因渔亦自忙。

江亭

明朝叶太叔

宴坐一江亭,俄然怪独醒。

抱愁人不见,叹世鬼来听。

日落山尽紫,云横天半青。

此时差可意,白露满孤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