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巫山: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巫山而得名。
②此句与“巫山”句相接,给人以“行行复行行”之意。
③“同心”二句:此联点题,即游子怀乡。意谓:与自己相爱的人折柳告别,行程如此遥远,游子这故乡人如何不怀念故乡?
④“山似”二句:山峰连绵起伏如画,像莲花一般美艳,如明月一样明亮。此二句写水光山色之美。
⑤“寒夜”二句:寒夜里,舟行江上,两岸猿猴的哀啼声,更使游子思念亲人,以至于不觉泪下沾衣裳。

写作背景

《折杨柳》是古横吹曲名,起先多叙出征兵阵之事,辞多哀苦;后更突出亲朋好友别离寄思的内容,不再限于叙唱士卒辞家从征,而情辞仍多凄惶。
萧绎的这首《折杨柳》构意立想亦是如此,同时又结合长江巫山巫峡一带猿声凄啼的描写将别家离乡的苦情渲染得更加浓郁,而游子思乡念亲的思绪也被表现得更为挚切动人。

作品赏析

巫山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边境,长江从中传流奔腾而过,形成著名风景“长江三峡”巫峡又称大峡,在三峡中距离最长。联系二、三四句垂柳垂杨、同心同折、故人故乡的词句来看,首句似做“巫山巫峡”为优,如此不仅于后面三句遣词特点互相一致,音节也更为显得流畅。而且,就山的绵延跨度而言,未必不可称山为“长”。故以“长”兼指巫山、巫峡并无不当。
前四句由巫山巫峡而及路旁杨柳,有杨柳而及同心人折柳告别,而后点明“故人怀故乡”的题意。这样切合《折杨柳》的题目,又具体抒写了羁旅长江的行人内心的紊纷悲哀。
五、六句形容巫山群峰的美艳和长江流水的清净。巫山十二峰并列长江两岸,绵延挺拔,苍苍奇丽。古时长江流水十分清澈,加之两岸青山相映,更显得碧净生辉。诗人用“莲花艳”、“明月光”比喻巫山形貌媚态和明澈碧丽,深得山光水色之妙。
然而,绮丽的山水景色无法消除游子内心的伤感。寒夜行舟,听见两岸彻夜凄啼的猿声,更为牵动了他们思念故乡的情感,以至于难以自控,泪沾衣裳。诗歌结束,再回到前面“故人怀故乡”的哀音悲响,而凄怆的程度却进一步加深。

萧绎简介

南北朝·萧绎的简介

萧绎 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即梁元帝(552年―554年在位),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母为...〔萧绎的诗(121篇) 萧绎的名句

猜你喜欢

折杨柳五首·折杨柳

宋朝曹勋

折杨柳,上隋堤,攀条同忆送君时。
君王近发关中卒,更戍归来尚未迟。

折杨柳五首·折杨柳

宋朝曹勋

折杨柳,上章台,柳色依依尚未回。
汉家尽得单于垒,屈指归同社燕来。

折杨柳五首·折杨柳

宋朝曹勋

折杨柳,灞桥西,去日同君上柳堤。
闻道将军得天马,归时芳草正萋萋。

折杨柳

南北朝王瑳

塞外无春色,上林柳已黄。枝影侵云暗,叶彩乱星光。

陌头藏戏鸟,楼上掩新妆。攀折思为赠,心期别路长。

折杨柳

南北朝刘邈

高楼十载别,杨柳擢丝枝。摘叶惊开驶,攀条恨久离。

年年阻音息,月月减容仪。春来谁不望,相思君自知。

折杨柳

南北朝岑之敬

将军始见知,细柳绕营垂。悬丝拂城转,飞絮上宫吹。

塞门交度叶,谷口暗横枝。曲成攀折处,唯言怨别离。

折杨柳

南北朝徐陵

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营。
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
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
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

折杨柳

南北朝张正见

杨柳半垂空,袅袅上春中。枝疏董泽箭,叶碎楚臣弓。

色映长河水,花飞高树风。莫言限宫掖,不闭长杨宫。

折杨柳

南北朝萧绎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折杨柳

唐代杨炯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