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

[清朝]:张维屏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夷兵所恃惟枪炮,人心合处天心到,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
下者田塍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
中有夷酋貌尤丑,象皮作甲裹身厚。
一戈已摏长狄喉,十日犹悬郅支首。
纷然欲遁无双翅,歼厥渠魁真易事。
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攸然逝。
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
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这首诗写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是年5月27日,《广州和约》签订,激起了广东人民的义愤。英军经过三元里时,又抢劫行凶,调戏妇女,三元里人民忍无可忍,联合附近一百零三乡群众对英军进行反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元里抗英斗争。这首诗歌颂三元里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战斗精神和爱国热情。三元里,村名,在广州城北,距广州约五里。
②声若雷:喻声势之大。
③“不待”句:《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诗本此而有变化。
④“妇女”二句:“逆夷由三元里过牛栏岗抢劫,予闻锣声不绝……不转眼间,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在手即成军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军威。”(李福祥《三元里打仗日记》)
⑤夷:古代用以泛指西方的少数民族,也用以称外国人。这里指英国侵略军。
⑥“黑旗”句:自注:“夷打死仗则用黑旗,适有执神庙七星旗者,夷惊曰:‘打死仗者至矣!’”⑦恃(shì侍):依赖,凭借。
⑧“人心”句:意为人心齐,老天也来保佑。指下文的天降大雨,英军的火炮失灵、行走不便等。
⑨塍(chéng惩):田间的土埂子。踯躅(zhízhú直烛):徘徊不前,比喻走路艰难。
⑩“高者”句:在高处的人又提心吊胆地怕掉下来。冈阜,山脊,山坡。颠挤,应作“颠□”。《尚书·微子》:“今尔无指告予,颠□,若之何其。”颠,头顶,引申为最高处;□,坠落。
(11)“中有”二句:梁廷楠《夷氛闻记》卷三:“伯麦身肥体健,首大如斗。”夷酋,指英国侵略军军官。
(12)“一戈”二句:英军少校毕霞等被刺死,悬首数日。《左传·文公十一年》:“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椿其喉以戈,杀之。”椿(chōng充),通“椿”,撞击。长狄,古代北狄的一种。悬郅支首,汉元帝时,西城都护甘延寿及副校尉陈汤等人,杀匈奴郅支骨都侯单于,悬其首于蛮夷邸门。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以为“宜悬十日”(见《汉书·陈汤传》)。(13)歼厥渠魁:语出《尚书·胤征》。渠魁,首领。
(14)“不解”二句:英军龟缩四方炮台,数万群众团团围住,正待全歼敌人时,英军派汉奸混出重围,带信恐吓清廷派往广东的靖逆将军奕山,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用各种欺骗手段将村民驱散,英军得以解围。诗写此事。枯鱼,语出《庄子·外物》,困于涸辙中的鱼,此指英军。这句诗以枯鱼很快游入水的深处,喻敌人得以解围逃脱。
(15)“魏绛”句:指清政府投降派与敌人议和事。魏绛,即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与戎族和好,认为和戎有五利;意见为晋悼公所采纳,与诸戎族订盟,从而保证了晋国国势的强盛。(事见《左传·襄公四年》)诗人这里是反用其事,谓与英议和只顾解眼前之忧,无益于国事,故才有下文“赋同仇”云云。
(16)风人:诗人。古代太史陈诗以观民风,故称诗人为“风人”。同仇:《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里指人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17)“如何”二句:斥责投降派在国家强盛的情况下,像北宋对待辽、金一样,每年输纳大量钱物,屈膝求和。金瓯,喻国家疆土完固。《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金缯,金银丝绢。岁币,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银两。按,1841年5月17日的《广州和约》议定:七日之内,向英国侵略军缴“广州赎城费”六百万元,赔偿英国商馆损失三十万元,清军退出广州城六十英里之外。

写作背景

《三元里》是清代张维屏的文学作品,这首诗写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是年5月27日,《广州和约》签订,激起了广东人民的义愤。

张维屏简介

清朝·张维屏的简介

张维屏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爱国诗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张维屏的诗(12篇) 张维屏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三元里

清朝张维屏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夷兵所恃惟枪炮,人心合处天心到,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
下者田塍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
中有夷酋貌尤丑,象皮作甲裹身厚。
一戈已摏长狄喉,十日犹悬郅支首。
纷然欲遁无双翅,歼厥渠魁真易事。
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攸然逝。
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
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

再叠前韵寄张元里

明朝黄淳耀

新诗海上来,拍案翻墨汁。

飕飗清风生,泱漭元气湿。

想见含毫时,妻孥笑相得。

庞公不解事,度物何急急。

村社散鸡豚,比邻断鹅鸭。

落笔无端倪,追虚破蒙羃。

嗟余苦吟多,不见龟眼赤。

何当举偏师,背城搏韩白。

高谈落麈毛,大笑堕巾帻。

一洗万古怀,不恤真宰泣。

秋风注糟床,瓶罂幸无缺。

尚有无味禅,差足饱嘉客。

心与德操期,鹿门斯可集。

三元塔

明朝梁应龙

一柱峻峥俯八荒,巨灵伸臂拂扶桑。

晓帆傍鹭回风丽,暮寺寻僧借月光。

铃动相轮疑有语,笔题阊阖自成章。

何年赐出金莲烛,独惹瑶台蕊榜香。

雁塔三元峰

明朝郑廷鹄

孤峰浮水外,对面送青来。石色蒸霞出,湖光映日开。

人当韦肇榜,名寄粤王台。危亭碑尚在,历历见群才。

三元塔宝顶铭

明朝林熙春

凤城之东,吉水一泓。两山对峙,万派朝宗。左昂右逊,华表偏隆。

时维万历,群议攸同。乙巳建塔,丁未竣工。抱乾负巽,一柱凌空。

路从内转,不觉身崇。牗窥星汉,檐散氛风。天地为小,云阶可通。

影摇金刹,柱砥潮中。法轮永固,灏气斯钟。贤才辈出,国泰民丰。

三元阁眺湖荡

明朝林枝桥

茫茫浑显气,天地通水府。

融结判三元,鸿濛开万古。

中天郁崔嵬,迥阁栖灵护。

下临千顷汪,沟塍间斥卤。

败苇梗弱流,枯菱咽隘窦。

远见数渔人,冒寒施罩罟。

亦有小兰桡,倾欹胶浅浦。

兜底潜蛟虬,横空掠雁鹜。

窗破风刮面,槛矮仅及股。

极目海天长,入耳籁号怒。

悠悠郁孤情,凭虚散八宇。

胡三元润徵裘歌

清朝周亮工

前从逮者闽海回,帆到扬州不肯开。趑趄一日复两日,欲待我客与俱来。

我客不来书亦绝,搔首船头自呜咽。朝凭鹢尾引双眸,胡郎岸上足蹩

句·旧业三元赋

元朝方回

旧业三元赋,新功百中经。

送何三元帅北上

明朝孙蕡

春风吹花江水波,江头杨柳绿差差。临歧送别增慷慨,我与何郎情最多。

何郎昔年十六七,明珠虎符光照室。锦臂与鹰掣暮云,青丝白马嘶晴日。

此时我作座上宾,星楼月帐长相亲。班超英杰耻投笔,孙楚兀傲犹参军。

何郎严亲初入觐,何郎笑解封侯印。鹊血弓弰满壁悬,青门瓜地从人问。

今年会晤蒋陵西,烂熳莺花醉欲迷。梧桐叶落凤台曲,杨柳烟笼白下堤。

何郎于我情最厚,此别宁堪酌春酒。平原北上路迢迢,白雁南还寄书否。

水调歌头·应三元

宋朝宋无名氏

应三元,先五日,庆生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