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山的景色同江水的声音都已寂寥,十三陵中树木在晚风中萧萧作响。
中原的事业与江左政权一样腐朽,芳草何必为六朝的旧事而感伤呢?

注释

秣(mò)陵:金陵,即南京。
山色:钟山的景色。江声:长江的水声。
十三陵:明代十三个皇帝(从明成祖至崇祯帝)陵墓的总称。萧萧:此处状风声。
中原事业:指迁都后的明王朝。江左:建都南京的几个政权。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写作背景

《秣陵怀古》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晚秋景象起兴,实写眼前寂寥的山色水声,接着以广阔的视角,虚写远在北京的明十三陵的萧萧晚树,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既而诗人笔锋一转,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朝代兴亡更替的历史发展规律寄托在山色江声、芳草树木的具体形象之中。全诗虚实相映,跨越时间和空间,立论精辟新警,别具一格。

作品赏析

秣陵怀古,光看题目,似乎还是传统诗词中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吟咏。可纳兰性德不然,他围绕明朝开国建都于金陵,后来统治全国,迁都北京,最终仍落得个覆灭的命运展开议论。
诗的前两句是借景抒情。“山色江声共寂寥”,秦淮自古繁华地,这里江山险要,有虎踞龙盘之势。可是如今南京钟山的美景、长江的水声都归于寂静,呈现一片凄凉的景象。诗人眼前是秣陵,但思绪所及,却是对千里之外的北京郊外的“十三陵树晚萧萧”的联想,晚风吹过明皇陵,只有树叶微微作响,两者同样都是一片萧索的境况。“中原事业如江左”,这句将全诗主旨直接揭开:曾经统治全国的明朝政权,即所谓的“中原事业”,与历史上偏安于长江下游以东的六朝、也包括南明小朝廷这些所谓的“江左”政权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是那样腐朽黑暗,荒淫逸乐,民不聊生,都是一再地重蹈历史的覆辙。一个“如”字,将看似对立的“中原”与“江左”等同了起来。这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芳草何须怨六朝”。以“芳草”来咏叹六朝衰亡的诗词从来就有很多,如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王安石《桂枝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等皆是。纳兰性德感叹人们何必总以芳草来感伤六朝的消亡,后来的朝代更替不也都是如此。可见,在他眼里,清朝取代明朝是顺应历史发展的。
整首诗的描写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跨度很大,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虚实相映,写景和议论相结合,寓兴亡于山色夕阳、江涛草树之中,以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来看待世事的沧桑变化,突破了前人金陵怀古之作的旧框架。

纳兰容若简介

清朝·纳兰容若的简介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纳兰容若的诗(262篇) 纳兰容若的名句

猜你喜欢

秣陵怀古

清朝陈维崧

红板桥头,锦衣仓北,金陵从古皇州。
记离宫墙外,年少曾游。
忽听九重仙乐,东风细细度龙楼。
依稀认,宁王玉笛,贺老箜篌。
悠悠,南朝风景,看几遍桃红,白了人头。
算刘郎易老,嬴女难留。
三十六宫何在?斜阳外、隐隐离愁。
伤心极,后湖菱蔓,一片渔舟。

秣陵怀古

清朝纳兰容若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秣陵怀古

唐代李群玉

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龙虎势衰佳气歇,
凤凰名在故台空。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
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

金明池·秣陵怀古

清朝殳丹生

断雁西风,瘦驴黄叶,又是关门日暮。

仙梵度、清凉山寺,对凤阙绛云留处。

见长干、宝塔翚飞,总阅尽、天界茫茫尘土。

任沽酒南冈,垆头人老,莫问少年归去。

裙屐风流叹如许。

便画面薰衣,隐囊挥麈。

倚司马、长城却敌,空剩春灯燕语。

再休言、六代繁华,与半壁乾坤,残棋孤注。

想虎踞龙蟠,江山形势,都付冷烟疏雨。

秣陵怀古(三首)

明朝刘秩

酣酒狂歌思欲飘,久从江国驻兰桡。
芙蓉隔浦听秋雨,杨柳长亭看晚潮。
过客有时来问字,美人何处觅吹箫。
题诗欲写殷勤意,搔首西风雁影遥。

秣陵怀古三首·其二

明朝刘秩

秣陵风物近如何,兵后登临感慨多。云净石头秋嶂出,月明淮口莫潮过。

离人暗滴青衫泪,商女空怀玉树歌。忽忆旧时骢马客,于今白发老山阿。

西河·燕台怀古,用美成金陵怀古韵

清朝王鹏运

游侠地。河山影事还记。苍茫风色淡幽州,暗尘四起。

梦华谁与说兴亡,西山浓翠无际。

金陵怀古

五代王贞白

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石城几换主,天堑谩连空。
御路叠民冢,台基聚牧童。折碑犹有字,多记晋英雄。

金陵怀古

唐代李洞

古来无此战争功,日日戈船卷海风。一遇灵鳌开睡眼,六朝灰尽九江空。

金陵怀古

唐代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