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方回的诗 > 赵氏鄮山书院诗

赵氏鄮山书院诗

[元朝]:方回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
在遂曰序,在党曰庠。
虞夏殷周,厥制弥详。
家亦有塾,以修以藏。
蒙而已养,长罔不臧。
下而为士,上而侯王。
莫不有师,扶纲植常。
生人之类,赖此以生。
四海九州,以治以平。
家德户行,靡刑靡兵。
岂若后世,丧实存名。
业岂无斋,论亦有堂。
所习伊何,止于词章。
剽窃掇拾,青紫为荣。
高虚卑浅,烛理弗明。
亦儒其冠,亦公亦卿。
鄮山之塾,谁实成之。
匪有所觊,而斯营之。
一圣百贤,厥庑煌煌。
睎之则是,景行是行。

方回简介

元朝·方回的简介

方回(1227~1305),元朝著名诗人、诗论家。江西诗派殿军(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方回的诗(2804篇) 方回的名句

猜你喜欢

赵氏鄮山书院诗

元朝方回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
在遂曰序,在党曰庠。
虞夏殷周,厥制弥详。
家亦有塾,以修以藏。
蒙而已养,长罔不臧。
下而为士,上而侯王。
莫不有师,扶纲植常。
生人之类,赖此以生。
四海九州,以治以平。
家德户行,靡刑靡兵。
岂若后世,丧实存名。
业岂无斋,论亦有堂。
所习伊何,止于词章。
剽窃掇拾,青紫为荣。
高虚卑浅,烛理弗明。
亦儒其冠,亦公亦卿。
鄮山之塾,谁实成之。
匪有所觊,而斯营之。
一圣百贤,厥庑煌煌。
睎之则是,景行是行。

宿斗山书院诗

明朝湛若水

频年瞻北极,今夜宿斗山。缥缈入飞磴,超然出人环。

群峰绕列宿,宛在天中间。居中然应外,比如我心然。

经纬皆文章,后地与先天。山鸟不尽宣,山花不尽妍。

惟然友求心,圣功妆大全。

象山书院诗和新邑诸公

清朝陈恭尹

象山门巷为谁开,古院荒池并是苔。犹有老成思旧德,瓣香时入巷中来。

次韵九华叶见思鹤山书院诗

宋朝魏了翁

天空地迥托吾庐,何处山川不裕如。
太极光阴宁有閒,环中事业本无书。
道亨谁谓大人否,夷陋不妨君子居。
昨梦九芙蓉里去,起闻跫足到空虚。

竹溪书院(崖山书院教谕冯光尧读书处)

明朝王佐(汝学)

绿竹映阶除,溪光四座俱。

乾坤百年事,风雨半床书。

老逐齐讴后,遥迎楚些馀。

先生今已矣,风韵想歌鱼。

嵩阳书院诗

宋朝李廌

束发从政事,佩缓曳长裾。
守令有民社,裂地皆分符。
问之尔何由,必曰因业儒。
自致或世赏,因儒升仕涂。
一朝希斗禄,辄与故步殊。
佞夫专媚灶,要路事驰驱。
俗夫抗尘容,勾校迷墨朱。
自谓尚市道,不若效贾区。
何必念故业,易地有蘧庐。
嵩阳敞儒宫,远自唐之庐。
章圣旌隐君,此地构宏居。
崇堂讲遗文,宝楼藏赐书。
赏田逾千亩,负笈昔云趋。
劝农桑使者,利心巧阿谀。
飞书檄大农,鬻此奉时须。
垣墙聚蓬蒿,观殿巢鸢乌。
二纪无人迹,荒榛谁扫除。
桑羊固可烹,县令亦安乎。
今主尚仁政,美利四海敷。
仁贤任阿衡,天地一朝苏。
已责复蠲敛,肉骨生膏腴。
疲民悉按堵,此地尚荒芜。
淮西高夫子,为政多美誉。
百里政肃雍,民不困追胥。
愤彼释老子,遗宫遍山隅。
吾儒一何衰,废迹可嗟吁。
连牋叩洛尹,移文讽使车。
义有子衿耻,功将泮水俱。
兴衰虽在天,此意良可书。
却思鬻此者,於儒与何诛。
又思昔县令,亦昔儒之徒。
兴儒有美意,无忘高大夫。

题十九峰书院诗

明朝朱学熙

人去石坛荒,当春瑶草芳。

云连峰作构,磴尽石为房。

流辈生何益,名山死不妨。

飞泉盟自在,长与泻琳琅。

文石书院诗并序

明朝张五典

寸莛由来许叩钟,植林开涧谢长供。千间广庇劳工部,六百还捐自曼容。

何翅经师推北海,应从天下说中庸。移情我亦随烟棹,悟得琴心在众峰。

乐山书院

清朝乾隆

重来书院坐,两字乐山标。

每睹尧文丽,便思孔语昭。

圣功明以示,王道岂其遥。

钻仰夫谁事,末由徒自焦。

乐山书院

清朝乾隆

旧迹园林在,承欢事可稽。

当时曾赐额,此日重瞻题。

最惬仁之乐,从知静者倪。

问堂成久近,年与我同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