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王粲的诗 > 咏史诗

咏史诗

[魏晋]:王粲

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
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临殁要之死,焉得不相随?
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写作背景

此诗是王粲咏怀子车三兄弟的诗作。

作品赏析

诗的开篇,便明确指出:自古以来所有有识之士都是鄙弃殉葬制度的,秦穆公以三良为自己殉死只给后人带来了无穷的遗憾。王粲不写“三良殉秦穆”,而写“秦穆杀三良”,强调了个“杀”字。杀了之后,于自己无益,于人有害,于事无补,指落得个“空尔为”!接下来,作者通过两相对照的描写,一方面是死者知恩报主,视死如归的坦荡胸怀,另一方面是死者家属呼天抢地的悲哀场面。忠心事主,本应受到君主的恩赐,可事实上得到的是灭顶之灾。
王粲的这首诗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热烈地赞扬子车三兄弟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尚气概。作者指出子车兄弟有自己的明确志向:“人生各有志”,不论处境如何,总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心亦有所施”。那么他们的志向与追求是什么呢?就是忠君报主。所以作者热烈地赞美他们“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这种描写和刻画凸显了三良的形象,使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诗人主观情志的表达产生了良性互动,诗人的情感也因此更为丰富和复杂,诗中的诗性成分得到了加强,可以说是咏史诗发展史上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王粲简介

魏晋·王粲的简介

王粲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王粲的诗(31篇) 王粲的名句

猜你喜欢

咏史诗

南北朝刘骏

聂政凭骁气,荆轲擅美风。孤刃骇韩庭,独步震秦宫。

怀音岂若始,捐躯在命终。雄姿列往志,流声固无穷。

咏史诗

魏晋王粲

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
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临殁要之死,焉得不相随?
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咏史诗

魏晋左思

梁习持魏郎。
秦兵不敢出。
李牧为赵将。
疆场得清谧。

咏史诗

明朝冯鼎位

骅骝驰康庄,燕雀守一枝。

大小固有分,丈夫安所期。

烈烈班定远,投笔谢故知。

鹰扬万里外,封侯名四垂。

生入玉门关,故人犹下帷。

树勋在少壮,白首徒自悲。

咏史诗·骕骦陂

唐代胡曾

行行西至一荒陂,因笑唐公不见机。莫惜骕骦输令尹,汉东宫阙早时归。

咏史诗·骕骦陂

唐代胡曾

行行西至一荒陂,因笑唐公不见机。
莫惜骕骦输令尹,汉东宫阙早时归。

咏史诗·嶓冢

唐代胡曾

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

咏史诗·泜水

唐代胡曾

韩信经营按镆铘,临戎叱咤有谁加。
犹疑转战逢勍敌,更向军中问左车。

咏史诗·霸陵

唐代胡曾

原头日落雪边云,犹放韩卢逐兔群。况是四方无事日,霸陵谁识旧将军?

咏史诗·邓城

唐代胡曾

邓侯城垒汉江干,自谓深根百世安。不用三甥谋楚计,临危方觉噬脐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