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柳梢青·春感 > 译文与注释

柳梢青·春感

[宋朝]: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我十分留恋沦陷的楼台房舍。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注释①题曰《春感》,亦咏元宵。②铁马:指战马。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群。”③银花:花炮,俗称“放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洒泪“兼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意。④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详见姜夔《齐天乐》注⑷(231页)。⑤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周邦彦《西河》:“酒旗戏鼓甚处市。”⑥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武林旧事》卷三:“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⑦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⑧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漂流海上。

刘辰翁简介

宋朝·刘辰翁的简介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刘辰翁的诗(298篇)〕〔► 刘辰翁的名句(45条)
刘辰翁简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