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人 > 李觏 > 李觏代表作品

李觏的诗词

共收录〔20〕首宋朝·李觏的诗:

本页收录李觏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李觏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李觏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李觏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李觏的古诗词,欢迎分享。〔更多:李觏的名句(2条)

论文

宋朝:李觏

今人往往号能文,意熟辞陈未足云。
若见江鱼须痛哭,腹中曾有屈原坟。

苦雨初霁

宋朝:李觏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感秋

宋朝:李觏

徙倚重咨嗟,非缘惜岁华。关山异乡客,砧杵别人家。

天冷云含日,溪清水献沙。屈魂终不返,悲思更无涯。

李郭

宋朝:李觏

元礼祸成钩党后,林宗身免闭门时。死非不智生非怯,同室乡邻各有宜。

丐僧

宋朝:李觏

靡靡步康衢,喋喋问流俗。谁将今日财,愿易来世福。

休论身善恶,佛眼重金玉。

诃孟子

宋朝:李觏

完廪捐阶未可知,孟轲深信亦还疑。岳翁方且为天子,女婿如何弟杀之。

同徐殿丞游麻姑山陈屯田闻之以诗见寄次韵第一首

宋朝:李觏

良友嗟尘网,相期物外游。求珠非赤水,不死是丹丘。

机上麟交擗,樽中蚁乱浮。仙家一度醉,人世几千秋。

药气多留鼎,茶香细出瓯。尧人方旷荡,容易学巢由。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 其一 鲁公碑

宋朝:李觏

他人工字书,美好若妇女。猗嗟颜太师,赳赳丈夫武。

麻姑有遗碑,岁月亦已古。硬笔可破石,镌者疑虚语。

惊龙索雷斗,口唾天下雨。怒虎突围出,不畏千强弩。

有海珠易求,有山玉易取。唯恐此碑坏,此书难再睹。

安得同宝镇,收藏在天府。自非大祭时,莫教凡眼觑。

赠黄秀才别

宋朝:李觏

朝闺入有籍,疏远难见君。世眼不识道,贫贱无高文。

兰蕙生同草,鸿鹄心在云。赠子喜别离,儿女安得闻。

蓬屋

宋朝:李觏

长檐数尺庇堂东,疏漏从来只有蓬。日影碎如秋树下,雨声初似夜船中。

竹经蠹了多垂地,箬到乾时半捲空。此处想非人所竞,众言千万莫相攻。

送君俞

宋朝:李觏

之子来相问,吾言岂不诚。文章难得理,声律易求名。

贫甚须清节,亲安莫远行。异时如有立,宗族亦知荣。

题昱师房三笑图

宋朝:李觏

高僧不出院,屏画三笑图。客子倦游者,欲去复踟蹰。

古人骨朽不可追,今人相见如古时。人间触事入吾笑,何必门前有虎溪。

送任大中

宋朝:李觏

真伪少分别,吁嗟此世情。西施作老婢,南郭逞新声。

命合生来困,诗应没后名。旅游何所得,赤日又徒行。

次韵答陈殿丞南塘观鱼见寄

宋朝:李觏

鳞鬣摧残几许年,水平风静得潜渊。喜无美味登君俎,且学骊龙尽日眠。

自遣

宋朝:李觏

富贵浮云毕竟空,大都仁义最无穷。一千八百周时国,谁及颜回陋巷中。

咏竹

宋朝:李觏

外边虽节目,内里却空虚。从来汗流浃,只为写经书。

和育王十二题 其二 佛迹峰

宋朝:李觏

佛迹空在兹,佛心无处所。寻迹以求之,似学邯郸步。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 其十 葛仙坛

宋朝:李觏

仙翁犹在时,坛上何设施。仙翁一去后,梦草空离离。

下士固大笑,言者多不知。嗟嗟天壤内,共是枯鱼池。

忆钱塘江

宋朝: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袁州州学记

宋朝: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年。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年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盱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年,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年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睢朝家教年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此年实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记。

    李觏简介

    宋朝·李觏的简介

    李觏简介资料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李觏的诗(20篇) 李觏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