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简介资料 > 李晔简介 > 李晔历史评价

李晔历史评价

  昭宗在位的十六年间,一直在为解决困扰朝廷的两大难题——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而努力,当时一位宰相就曾说昭宗“内受制于家奴,外受制于藩镇”。昭宗励精图治,希望能够恢复大唐的盛世局面,无奈主观意愿被无情的客观事实所限制,他面临的局面已经使他的满腔热情无用武之地。由于长安尚在昭宗的掌握之中,对于翦除宦官还算顺手。但对藩镇割据,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强大的军事实力来改变状况,可这正是昭宗所缺少的,因此昭宗只能实施一种平衡政策,即不允许任何一股势力强大起来。他将杨复恭赶跑到山南西道,但是却不允许李茂贞去攻打山南;自己屡次遭到关中几股势力的欺凌,但是当李克用率大军赶来时,却不许之进攻。尽管这样,朱温还是逐步铲除河南群雄,大败李克用,成为中原霸主。到此,

  纵观昭宗的一生,他颇想有番作为,整顿内政,但是事与愿违,大唐事实上早已经支离破碎,任何一个手中有些兵力的藩镇几乎都能随心所欲地置大唐于死地,昭宗所做的,只是勉强使大唐多存在了几年而已。

上一首: 《李晔陵墓》

下一首: 《李晔人物秩事》

李晔简介

唐代·李晔的简介

李晔 李晔(867年2月22日—904年),即唐昭宗(888年—904年在位),初名杰,即位后改名敏,后又改名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武则天和唐殇帝除...〔李晔的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