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简介资料 > 刘大夏简介 > 刘大夏的故事

刘大夏的故事

  相貌

  关于刘大夏的相貌,通过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绘的《甲申十同年图》中可知。当时刘大夏六十八岁,脸面略方而长,须发皆白,左手握带,右手按膝正坐。

  藏匿史籍

  明宪宗时,有太监劝宪宗效仿明成祖故事,重新下西洋。明代一些史籍,如万表《灼艾余集》、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载刘大夏藏匿郑和下西洋档案,而顾起元《客座赘语》则说刘大夏焚毁郑和下西洋档案。

  收羡余钱

  刘大夏担任广东布政使时,当地官府的钱库巧立一种叫“羡余”钱的名目,从来不记在帐上。以前担任布政使的都毫无顾忌地把这笔钱塞进自己的腰包,相互沿习,看作是无可非议的事。刘大夏刚上任时,打开府库清点,恰巧有他的前任没有拿完而剩下的一些“羡余”钱。管库的小吏便把这种成例向他报告,说这笔钱不必记入帐簿。刘大夏听后沉默了好一会,猛然大声喊道:“我刘大夏平时读书,有志于做好人,怎么遇上这件事,就沉思这么长时间?实在愧对古代贤人,算不得一个大丈夫了!”于是他命令管库小吏把这笔钱全数入帐,作为正式支销,自己分文不取。

上一首: 《丰坊成就》

下一首: 《马文升的故事》

刘大夏简介

明朝·刘大夏的简介

刘大夏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刘大夏的诗(20篇) 刘大夏的名句(3条)
刘大夏简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