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简介资料 > 陈洪绶简介 > 陈洪绶艺术特色

陈洪绶艺术特色

  书法

  陈洪绶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于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陈洪绶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其间虽小有以侧锋取妍处,但他能立即将笔调整过来。如此高超的控笔能力,无疑只能以掌竖腕平执笔法为之方可。再有,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绞衄”、“呼应”等等笔法要略,在他的运笔过程中,似无一处有缺憾,只是他做了无痕迹罢了,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养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具体体现。从其书作中,我们可以感到,陈洪绶作书,心态是愉悦恬静、轻松欢跃的,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甜美适畅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已找到了一种执运笔法的最佳方式,而这方式正是书法执笔、运笔的“真义”,在这“真义”中,书法的中锋运行、回藏提按以及顿挫绞衄,全都是为畅爽书写且写出美感服务的。

  清代包世臣将陈洪绶的书法归在“逸品上”,评曰:“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方邵村与周亮工论画时说:“逸者轶也,轶于寻常范围之外,如天马行空,不事羁络为也。亦自有堂构窈窕,禅家所谓教外别传,又曰别峰相见者也。”吴修在《明代尺牍小传》称“章侯书遒逸”。这种“逸”无疑是在审美情趣上受师友黄道周、倪元璐影响,所谓“师其心而不师其迹”也,黄涌泉先生分析陈洪绶书法是早年从欧阳通的《道因碑》用功,中年参学怀素,兼收褚遂良、米芾之长,并得力于颜真卿的三表。黄先生大抵是综合从三百年来各家对陈洪绶书法的简识,实质上从“气格”上辨析陈洪绶书画是同调的,因人物画的线描书法是关键所在,如宋徽宗虽创“瘦金体”,也纵然逃脱不了从欧取骨这一法则,杜甫讲“书贵瘦硬方通神”即是此理。陈洪绶的行书为长方的字形,内敛的结体,外拓的撇捺,细劲的笔致,如中宫收紧之波挑、长捺、抛钩等这些都是从唐人写经体中所取法。再则劲峭秀逸的书体用来题款与画面相得益彰,精通其理的赵吴兴一语道破“画法关通书法律”,历代的工笔画题款大致如此,若用肥硕的东坡体题陈洪绶画款岂不笨拙而使画面主次不分。反之,若徐渭的大写意画用瘦硬劲秀的书体题跋明显“失调”了,所以画家笔法必然与其画同调,亦即书法是为画法的用笔与题跋相辅的,鉴定古代书画从画法与题款的笔法来分析也是关键所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大千造假“四僧”蒙骗了世人,而其作伪金农与陈洪绶两家题款解决不了,他自言因金农“金石气”的气格高古无从落笔。而陈洪绶的假款相传为研究陈洪绶的谢稚柳所为,当然这一公案谢先生并未认可。

  绘画

  陈洪绶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版画方面。明代至清初是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尤以萧云从、陈洪绶两位主持画坛的大家之作为最。萧的传世木版画以山水为佳,而陈洪绶则独霸人物画坛。

  陈洪绶所作版画稿本,主要是书籍插图和制作纸牌(叶子)用,著名的有《九歌图》及《屈子行吟图》十二幅,《水浒叶子》四十幅,《张深之正北西厢》六幅,《鸳鸯冢娇红记》四幅,以及他逝世前一年所作的《博古叶子》四十八幅等。1638年,来钦之的《楚辞述注》付梓时,陈洪绶的《九歌图》被作为插图,付诸木刻,影响极大。他所创作的屈原像,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能超过,被奉为屈原像有经典之作。

  《水浒叶子》是陈洪绶二十八岁时,花费四个月所作的另一组版画精品。陈洪绶在这套《水浒叶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从宋江至徐宁凡四十位水浒英雄人物。陈洪绶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线条均较短促,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这套图一出世,不仅民间争相购买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画友的交口称赞。

  明末,陈老莲的《水浒叶子》遍传天下,以致后世绘写水浒英雄的画工很难脱出他的范畴。

  《西厢记》是陈洪绶给书籍作插图最多的一种,流传有张深之的《正北西厢》、李吉辰本《西厢》及李卓吾《评本西厢》三种。张本的六幅插图中,第一幅为莺莺像,其余直接描绘原作内容有《目成》、《解围》、《窥简》、《惊梦》和《报捷》五幅,出色地表现了陈洪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度的艺术水平。《博古叶子》(图2)是陈洪绶去世前一年所作。由陈洪绶的好友、明末徽派最著名的刻工黄建中所刻。这套图共四十八幅,黄建中的精湛技艺,与陈洪绶的设计堪称珠联璧合,忠实地展现了老莲晚年的画风和精神状态。人物造型和线条要比壮年期高古,人物头大身短,显得颇有稚趣,线条布置愈趋自然、散逸、疏旷,不像壮年期那样凝神聚力,细圆而利索,但更加苍老古拙,勾线也十分随意,意到便成。其人物及笔墨的舒缓状态,达到了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的最高境界。

  曾经一度出家的陈洪绶,对于道释图像也多有涉足。《无法可说图》画一罗汉,高鼻深目,面颔奇异,手把藤杖坐在顽石上。罗汉耳孔穿环,嘴唇微启,似乎正在向面前跪拜之人说法。这一跪拜的人形貌也颇奇异,神态专注而虔诚。人物造型很可能受五代禅月大师贯休的影响,并经陈洪绶特有的变形处理,古朴率真。《观音像》是他晚年的另一幅佛画精品。图绘一男相观音,身披白衣袈裟,手执拂麈,端坐菩提叶团上。细眼长眉,方面阔耳,雍容大度。其风格状貌,一如论者所谓“躯干伟岸,衣纹细劲清圆”。画面上方以一半篇幅书《心经》,字体劲秀,末署“云门僧悔病中敬书”。

  综观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成就,壮年时已由“神”入“化”,晚年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直到近代,陈洪绶的作品还受到鲁迅的极力推崇。鲁迅早在壮年就着手于陈洪绶作品的搜集,晚年还预备把他的版画介绍出来。这一切,都说明了陈洪绶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位光彩熠熠的伟大画家。

  一、在中国美术史上,独立创作一组个性极强的历史人物而达到特殊效果的,《水浒叶子》是显著的里程碑;

  二、夸张的人物造型是基于深刻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他的想象力在此显示出极强的说服性,叶子成为他人物画作风的有力说明,而且解释了为什么对后世有如此大的影响;

  三、他利用各种作画技法适应不同题材,如用折笔或粗渴之笔表现英雄、细圆之笔表现文士美人、用游 丝描表现高古,成为中国传统人物画法的丰盛宝库。陈洪绶一生秉性孤傲倔强,吞恨而终。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与北方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作品集。

陈洪绶简介

明朝·陈洪绶的简介

陈洪绶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陈洪绶的诗(16篇) 陈洪绶的名句(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