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岑参的诗 > 碛中作

碛中作

[唐代]: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注释

①碛(qì):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

②走马:骑马。

③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

④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⑤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

⑥绝:没有。

⑦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写作背景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作品赏析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读者仿佛看到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的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这句诗含蕴很丰富。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岑参的诗(387篇) 岑参的名句

猜你喜欢

碛中作

唐代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三老咏·其三

明朝释函可

割世一何毒,取义一何痴。嬉笑歌哭间,往往见其微。

此事信莫委,一往遂不疑。目视今古人,安顾圣贤嗤。

碛中三老咏·其一

明朝释函可

龙鳞积深泥,郁吟岂其志。江海起胡髯,一喷天地沸。

弟死身独留,此中有深意。不作文文山,徒然歌正气。

途中作

五代李中

烟波涉历指家林,欲到家林惧却深。
得信慈亲痾瘵减,当时宽勉采兰心。

腊中作

五代李中

冬至虽云远,浑疑朔漠中。劲风吹大野,密雪翳高空。
泉冻如顽石,人藏类蛰虫。豪家应不觉,兽炭满炉红。

病中作

五代李中

闲斋病初起,心绪复悠悠。开箧群书蠹,听蝉满树秋。
诗魔还渐动,药债未能酬。为忆前山色,扶持上小楼。

宫中作

五代钱俶

廊庑周遭翠幕遮,禁林深处绝喧哗。界开日影怜窗纸,穿破苔痕恶笋芽。西第晚宜供露茗,小池寒欲结冰花。
谢公未是深沉量,犹把输赢局上夸。

梦中作

五代王山

绛阙琳宫锁乱霞,长生未晓弃繁华。
断无方朔人间信,远阻麻姑洞里家。
历劫易翻沧海水,浓春难谢碧桃花。
紫台树稳瑶池阔,凤懒龙娇日又斜。

涂中作

唐代于邺

西南千里程,处处有车声。若使地无利,始应人不营。天涯犹马到,石迹尚尘生。如此未曾息,蜀山终冀平。

旅中作

唐代裴说

妄动远抛山,其如馁与寒。投人言去易,开口说贫难。泽国云千片,湘江竹一竿。时明未忍别,犹待计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