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取予 > 词语"取予"的意思

取予


注音ㄑㄨˇ ㄩˇ

取予

词语解释

取予[ qǔ yǔ ]

⒈  拿取和给予。

取予随心。

take and giv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取与”。收受和给予。

《管子·幼官》:“著於取与之分,则得地而不执。”
《汉书·司马迁传》:“然僕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作“取与”。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观取与於宜适,谓虚实於言行,考操业於闺閫,校始终於信効,善否之验不亦易乎!”
宋 苏辙 《民政上》:“臣愚以为严赏罚,勑官吏,明好恶,慎取予,不赦有罪,使佛老之福不得苟且而惑其生。”
《明史·朱希周传》:“性恭谨,不妄取予。”

⒉  形容操琴时内收和外放的指法。

宋 文天祥 《胡笳曲序》:“庚辰中秋日, 水云 慰予囚所,援琴作《胡笳十八拍》,取予疾徐,指法良可观也。”

分字解释


造句

  • “取予两得”、“宽猛相济”是历代君王治理财用、统治人民的两项政策。
  •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要在“多予”上采取更多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 今天我也在这一日一夜之中,离不予而取、戒予而取。
  • 为增加农村收入,我们将继续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
  • 取吾奉献,予吾辈力量。
  • 第二个阶段就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式,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

※ "取予"的意思含义、取予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