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仪节 > 词语"仪节"的意思
jié

仪节


注音一ˊ ㄐ一ㄝˊ

繁体儀節

仪节

词语解释

仪节[ yí jié ]

⒈  仪式礼节。

婚姻亦有一定仪节,其中“抢婚”是项特别的习俗。

ceremony;

⒉  礼仪;礼节。

etiquette;

引证解释

⒈  礼法;礼节。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成郑瞀》:“妾闻妇人以端正和颜为容,今者大王在臺上而妾顾,则是失仪节也。”
汉 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舒详闲雅,仪节孔备。”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其事父母,视寝,视膳,视药,恪有仪节,深心欵然。”

⒉  谓仪礼的程序形式。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曾子》十篇,儒言纯粹在《孟子》上,投壶仪节,较《小戴》为详。”
茅盾 《追求》一:“这是每次遇见时照例的仪节。”

分字解释


造句

  • 一场三天的清醮由几十出科仪节目组合而成。
  •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 米里哀先生到任以后,人们就照将主教列在仅次于元帅地位的律令所规定的仪节,把他安顿在主教院里。
  • 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非常注重礼节,有专门严格的用具、礼序、仪节与步骤,但这与投壶的游戏本质并不冲突。

※ "仪节"的意思含义、仪节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