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

[宋朝]: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注释

①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②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③小滩:喻纤云。
④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⑤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⑥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⑦供:提供。稳睡:安稳入睡。
⑧报:回报,报答。
⑨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⑩星河:天上的银河。尽意:尽情。

写作背景

《雨晴》由宋代诗人陈与义于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所作,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

作品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领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平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平”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颈联“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供”字写自然给人的提供。“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尾联“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后的新睛。
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陈与义简介

宋朝·陈与义的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的诗(667篇) 陈与义的名句

猜你喜欢

雨晴

宋朝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雨晴

唐代杜甫

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天路看殊俗,秋江思杀人。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

雨晴

元朝张昱

蔷薇正开雨弄晴,狂风触处乱红英。韩朋莫作双飞蝶,泊在其中画不成。

雨晴

元朝倪瓒

江上白蘋风起波,冷纹萦碧暮烟和。织成一幅鸳鸯锦,零落红衣远恨多。

雨晴

宋朝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雨晴

宋朝王安石

晴明山鸟百般催,不待桃花一半开。
雨後绿阴空绕舍,总将春色付莓苔。

雨晴

宋朝程洙

溪雨生流水,山晴出白云。
花来风逐农,泥遣燕纷纷。
客路犹千里,春光已十分。
归从都下者,相遇说新闻。

雨晴

宋朝晁公溯

西风送残雨,吹尽檐际滴。
稍稍江流清,湛此千顷碧。
云收天倚盖,山静月衔壁。
秋容日夕佳,真欲慰北客。

雨晴

唐代杜甫

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天路看殊俗,秋江思杀人。
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

雨晴

明朝杨士奇

东方明月上,雨止风亦罢。仰荷苍天仁,俯恻行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