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作品赏析

文学艺术要不断求新,因陈袭旧是不会有出息的。即使形容取喻,也贵独到。从这个角度看看杜牧的《赠别》,也不能不承认他是做诗的“天才”。

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但读者已完全能意会了。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杜牧此处的修辞就是“尊题格”。但由于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强此弱彼”的写法显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杜牧简介

唐代·杜牧的简介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杜牧的诗(908篇) 杜牧的名句

猜你喜欢

赠别其一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其二

唐代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清江引·惜别其一

元朝贯云石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春日送金亨甫别其兄元甫还楚二首·其一

明朝何吾驺

绿酒离亭雁北飞,送君南国理春衣。

明朝马上逢寒食,可是还家不当归。

清江引·惜别其二

元朝贯云石

玉人泣别声渐杳,无语伤怀抱。寂寞武陵源,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

春日送金亨甫别其二

明朝何吾驺

才子腰横北斗文,燕山匹马动穿云。

春明门外人千里,后夜池塘好忆君。

水调歌头·其三·别其年次淡心韵

清朝吴绮

如尔才华好,天意岂徒然。如何湖海飘泊、无处问苍天。

十载武昌寒海,一夜文园秋雨,灯下舞龙泉。言别河梁上,泪落酒樽前。

赠别三首 其一

宋朝周密

岁晚日云暮,朔吹鸣枯枝。迢迢万里道,游子奚所之。

前置酒一樽,于以纾别离。人生尽岐路,流转勿自悲。

赠别·其一

宋朝吴惟信

歌楼回首已茫然,手托蓬窗夜不眠。月色水光摇荡处,鸳鸯飞过别离船。

赠别·其一

宋朝史尧弼

江湖闻远役,风雨弄扁舟。邂逅逢吾子,周旋写我忧。

云瞻三峡晦,波动五湖秋。恨别休惊鸟,相忘已两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