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

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宋朝苏轼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和十九日湖上与张集贤饯提刑张都官韵

宋朝宋祁

共凭高榭眺云波,使节将归可奈何。
醇酒暂留丞相饮,骊驹愁对主人歌。
千岩日下催云合,万里风长送雁过。
兹会难言须惜别,岁阴光景玩蹉跎。

江城子·博文归意有未尽,又以江城子为赠

元朝张之翰

闲中自合故人束。五湖居。二年余。郑重君家,远寄数封书。昨日相逢还忆不,只记得,旧清癯。留君无计住须臾。使归吴。重踌躇。曾挂风帆,三度过姑苏。为问台前双白鹭,烟景似,向来无。

与张先辈话别

唐代齐己

为□□□者,各自话离心。及第还全蜀,游方归二林。巴江□□涨,楚野入吴深。他日传消息,东西不易寻。

与张先辈话别

唐代齐己

为□□□者,各自话离心。及第还全蜀,游方归二林。
巴江□□涨,楚野入吴深。他日传消息,东西不易寻。

除夕曹能始宅林茂之弟彦先同赋

明朝吴兆

今宵愁转剧,赖子倍情亲。
聚饮怜家庆,分欢念旅贫。
春添垆气暖,梅照烛花新。
共惜须臾别,明朝隔岁人。

骐骥池上与冲卿同赋

宋朝韩维

清帘医华屋,脩树环广池。
凉风欣然来,忽若与我朝。
感激气节异,念言此何时。
云霄有灵匹,嘉会方在兹。
瓜华动都邑,举俗共遨嬉。
嗟我独不饮,奈此天运为。

东漈柴门歌陈执之侍御席上与思道同赋

明朝郑善夫

瀛海之滨龙门高,万峰回合相腾逃。歘忽云气随六鳌,沙蟠石走地不毛。

八水东飞漈其下,青天白日风雷号。蛟龙窟宅掀夜涛,深不可测安可挠。

天吴海若长周遭,丰隆雨师尔所操。上天下天直顷刻,沾洒后土如流膏。

东海仙人骑赤鲤,翱翔尽决三千水。下悯浊世意未已,六龙鞭策风云里。

神功一敛容一指,太虚不动民安止。柴门萧萧水之涘,但见金波堕潭底。

世人不识柱下史,曾进当年圮桥履。余也青云一畸士,袖中三尺龙之子。

只今濩落甘泥滓,乾坤不交国士耻。有往必复自此始,惟愿为云逐君起。

江城子 别徐州

宋朝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咏史

清朝纳兰容若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