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苏轼的诗 > 於潜僧绿筠轩

於潜僧绿筠轩

[宋朝]: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注释

⑴於潜:旧县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县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僧:名孜,字惠觉,出家于於潜县的丰国乡寂照寺。
⑵此君:用晋王徽之典故。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君即是竹子。大嚼:语出曹丕《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⑶扬州鹤:语出《殷芸小说》,故事的大意是,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有的是想当扬州刺史,有的是愿多置钱财,有的是想骑鹤上天,成为神仙。其中一人说:他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兼得升官、发财、成仙之利。

写作背景

《於潜僧绿筠轩》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五言为主,以议论为主,并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以及赋的某些表现手法,于议论中见风采,议论中有波澜,议论中寓形象。

作品赏析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从富阳、新登,取道浮云岭,进入於潜县境“视政”。於潜僧慧觉在於潜县南二里的丰国乡寂照寺出家。寺内有绿筠轩,以竹点缀环境,十分幽雅。苏轼与僧慧觉游绿筠轩时,写下了这首《於潜僧绿筠轩》。
这首诗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议论为主,但写得很有风采。
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释,“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这“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借此典而颂于潜僧。因为典故中有着那样一位风采卓异的形象,诗入又用了“可”、“不可”这样的选择而肯定的语气,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便立刻跃然纸上。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是对“不可使居无竹”的进一步发挥。它富哲理,有情韵,写出了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在比较中的价值;食无甘味,充其量不过是“令人瘦”而已;人无松竹之节,无雅尚之好,那就会“令人俗”。这既是对于潜僧风节的赞颂之语,也是对缺乏风节之辈的示警。接着用“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申足此意,就更鞭辟入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会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强暴,直道而行,卓然为人;反之,就会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而俯仰,视风向而转移,俗态媚骨,丑行毕现。这种人,往往自视高明,自以为得计,听不进奉劝,改不了秉性,所以诗人说这种“俗士不可医”——医之无效。
以上为第一段。这一段的特点是:出语精警,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面全是诗人议论,虽出语不凡,但若直由诗人议论下去,便有平直之嫌,说教之讥。因而下段重开波澜,另转新意。由那种“不可医”的“俗士”站出来作自我表演,这就是修辞学中的“示现”之法:“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这个“旁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俗士”。他听了诗人的议论,大不以为然;他虽然认为“不可使居无竹”是十足的迂阔之论,腐儒之见,但在口头上却将此论说成“似高、似痴”,从这模棱两可的语气里,显示了这种人世故、圆滑的特点;他绝不肯在论辩中作决绝之语而树敌。
下面是诗人对俗士的调侃和反诘:“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诗意谓:又想种竹而得清高之名,又要面竹而大嚼甘味,人间何处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等美事。名节高的人难得厚富,厚富的人难得名高;做官的人无暇学仙,得道的人无暇做官;食肉的人无高节,高节的人不食肉;两种好处都不能兼得,多种好处就更不能兼得了。
这首诗以五言为主,以议论为主。但由于适当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如“不可使居无竹”、“若对此君仍大嚼”等)以及赋的某些表现手法(如以对白方式发议论等),因而能于议论中见风采,议论中有波澜,议论中寓形象。苏轼极善于借题发挥,有丰富的联想力,能于平凡的题目中别出新意,吐语不凡,此诗即是一例。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於潜僧绿筠轩

宋朝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绿筠轩旧在於潜寂照寺今移立县治之东竹间凿·按图得此已欣然

宋朝张镃

按图得此已欣然,胜趣何尝有变迁。
一把香茅千个玉,不妨邂逅揖苏仙。

绿筠轩旧在於潜寂照寺今移立县治之东竹间凿·气韵非关竹有鱼

宋朝张镃

气韵非关竹有鱼,莫嫌清荫杂芙蕖。
官居不俗从何得,窗下风翻末尽书。

绿筠轩

清朝陈煇

筑室依何许,幽栖向竹林。一尘浑不到,万玉自萧森。

挂月澄明镜,吟风响素琴。知君有高节,惟与尔同心。

绿筠轩

元朝刘绍

大隐向城偏,开轩种修竹。

青云覆炎夏,萧洒森翠玉。

天声动灵籁,雨色散芳沐。

始惬君子心,高閒继前躅。

嗟嗟武公远,发兴在淇澳。

贞操孰切磋,坚持念幽独。

秋清石阑爽,华月帘阴绿。

安得和凤吟,从君鼓玄曲。

绿筠轩

宋朝叶抑

萧萧箨龙苍县绿,直节凌云长丛玉。
高标自是绝尘埃,便使人间无点俗。

绿筠轩

宋朝孙邦

年来宦拙喜跻攀,门枕溪流四面山。
时过邻僧话浮世,一轩长对此君闲。

慧觉孜师绿筠轩

宋朝释道潜

绿筠萧萧含爽籁,幽姿冷落人难爱。

壁间但有谪仙词,声名自到江湖外。

当年创轩非壮观,局促帘栊日亏蔽。

一朝经画有底难,推倒墙头了无碍。

坐挹西南十里山,彩翠浮空屹相对。

开池凿圃增气象,佳致真为一方最。

鸟声鸣春春渐融,兰芽蕙出初蒙茸。

我来正值新雨定,弄日吹香闻座中。

主人散策邀我步,池南池北聊从容。

会待龙孙添夏荫,借君此地眠清风。

绿筠轩为姚宰作

明朝萧执

绿筠阴阴翳窗户,此是姚侯读书处。
摇空翡翠晚宜人,食实鸾凰晓相语。
稚子牵衣惜春露,候卒编篱护秋雨。
何当便弃人间事,抱琴走觅湖山住。

题绿筠楼

元朝子贤

绿筠楼外玉参差,坐爱棱栾晓雾霏。五色爱开丹凤下,九天风动翠蛟飞。

江波渺渺湘妃泣,羽旆娟娟帝子归。我为玉人歌此曲,山城秋日净晖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