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苏轼的诗 > 凌虚台

凌虚台

[宋朝]:苏轼

才高多感激,道直无往还。
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
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
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悭。
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
浩歌清兴发,放意末礼删。
是时岁云暮,微雪洒袍斑。
吏退迹如扫,宾来勇跻攀。
台前飞雁过,台上雕弓弯。
联翩向空坠,一笑惊尘寰。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凌虚台

清朝郑用锡

亭亭花木恰相宜,添筑高楼景更奇。赢得亲朋相过访,敢誇好客郑当时。

凌虚台

宋朝苏轼

才高多感激,道直无往还。
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
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
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悭。
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
浩歌清兴发,放意末礼删。
是时岁云暮,微雪洒袍斑。
吏退迹如扫,宾来勇跻攀。
台前飞雁过,台上雕弓弯。
联翩向空坠,一笑惊尘寰。

凌虚台

宋朝郭印

高台收晚照,远思浩无穷。
竹里清飚泛,山高翠霭蒙。
九层平可上,一径曲能通。
谁揭凌虚字,名浮亦未公。

凌虚台记

宋朝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次韵子瞻凌虚台

宋朝苏辙

弃我谓我远,求我谓我还。
我一尔则二,视此台上山。
山高上干天,独不照我颜。
无乃我自蔽,谁谓山则悭。
远望不见趾,近视不得鬟。
山实未始变,任子自择删。
北风吹南崖,山上秋叶斑。
道远又寒苦,皴裂辞难攀。
晴空卷朝云,照夜霜月弯。
强尔登此台,免尔超阓阛。

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

清朝舒天香

残月依依傍檐坠,沙弥雅识山人意。
林端唤起濂溪云,石貌泉声愈清媚。
海门日上天镜开,罡风吹至凌虚台。
莲花庵前白鹿卧,芙蓉万朵姗姗来。
云来我与僧相失,心知我向西峰立。
云行山住我依然,回头但见僧衣湿。
人间见云不见天,山头弄云如白绵。
有心携得云归去,把与山事作被眠。

齐天乐·沃洲陈春棹济燮倡寸鱼园十咏诗徵和,得凌虚台

清朝叶九苞元壁

画台插汉高何极,临来下疑无地。

槛曲虹垂,檐虚霞构,天影澹交金翠。

春深罗绮。

护弱柳攕花,东风偷避。

歌舞飞仙,更还知否有尘世。

阑干徙倚,望远乱峰千叠,并都是云气。

暝霭青浮,夕阳红划,点点雁痕明字。

吟魂荡未。

定醉倒璚船,相邀月姊。

平楚苍茫,万声何处起。

步虚台

宋朝孙仅

抱怀宁独固难穷,自与山林逸兴同。
白马岂能分辨客,青牛还会识仙翁。
凝神宅古河声里,望气台荒野色中。
试上高原长一啸,断蓬衰草掩秋风。

金泉步虚台

宋朝郑庭芳

平生酷信退之诗,谢女仙踪颇自疑。

不到步虚台下看,琼台瑶佩有谁知。

华阳杂咏八首·其八·步虚台

明朝胡应麟

缥缈天都十二楼,银河遥望不胜愁。何因醉逐飞琼语,谪向人间五百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