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注释⑴咸阳桥:又名西渭桥,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南,古代多于此送别。⑵还:一作“绝”。⑶将:携带。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咸阳桥,又名便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万点”言雨阵之密注。“空蒙”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用笔很像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论地域,天远地隔;论景致,晴雨不侔。实现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的联结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这在渭水关中也许是难得一见的雨中奇观,但在洞庭泽国,却是一种常见的色调。诗人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发挥艺术的想象,利用“还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转,就把它们巧妙在联到一起,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洞庭湖为海内巨浸,气蒸波撼,吞天无际。在诗人看来,湿漉的晓云好像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气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这是极其壮观的景象。“将入”二字,可说是笔挟云涛。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此诗写于咸阳,但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

温庭筠简介

唐代·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温庭筠的诗(361篇) 温庭筠的名句

猜你喜欢

咸阳值雨

唐代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咸阳值雨

唐代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次韵重阳值雨

宋朝项安世

莫向西风怨雨寒,登高元自不须乾。
葛巾漉酒何妨湿,破帽沾泥亦足欢。
唤醉自应泉洒面,养花兼得露盈盘。
游人几许重阳恨,凭仗新诗一笑宽。

巫山一段云·端阳值雨

明朝陆求可

雨洗江心镜,无阳午不端。

暂将飞白扇盘桓。

榴大湿生寒。

受水烹枭易,扬鞭躤柳难。

葵花向日示人看。

祗是寸心丹。

重阳值雨余承之侍御适至

明朝张弼

九日不堪风雨作,公馀铃阁白徘徊。更无好典登高去,却有同年访旧来。

诗写风流笺绚锦,酒浇磈儡鼓喧雷。湘帘暝色催红烛,绝胜龙山落帽回。

水调歌头·和季琳端阳值雨

明朝王行

葵阳閟晴彩,榴火湿朱光。不知今日何日,烟霭涨蒲塘。

已过清明时节,未近重阳气候,对景自斟量。应是家家雨,梅子要催黄。

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首·片云头上黑

宋朝王安石

片云头上黑,淅淅野风秋。
室妇叹鸣鹳,分为两地愁

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首·檐两乱淋幔

宋朝王安石

檐两乱淋幔,风悲兰杜秋。
相看更促膝,人老自多愁。

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首·天雨萧萧滞茅屋

宋朝王安石

天雨萧萧滞茅屋,冷猿秋雁不胜悲。
床床屋漏无乾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李审言将归河阳值雪遗金波酒

宋朝梅尧臣

朔吹卷天吼,远郊无鸟飞。
忽惊门户白,昨夜打窗微。
闾巷我方懒,关山君独归。
翻能寄醇酎,为此解寒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