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不雨

[清朝]:王士祯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译文与注释


注释

石竹: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似小竹,开红白或杂色小花,供观赏。
游丝:春天在空中飘动的由蜘蛛等所吐的细丝。俗称“天丝。”
罥(juàn):挂。
乳燕:雏燕。一说正在哺育雏燕的母燕。
“杖藜”句:时常拄着藜杖来农家闲话。
龟坼:田地干裂。滋:长。
穷巷:陋巷。
“去年”句:去年天气阴晴适宜,风调雨顺。旸(yáng):日出,晴。愆(qiān):差错。
三农:指平地、山地、泽地的农民。一说指春、夏、秋三个农时。晏食:安食。无旱无涝,故安。
土亢:土地干燥坚硬。
莩(fú):麻的种子。《尔雅·释草》:“莩,麻母。”郭璞注:“苴麻盛子者。”《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藜:一种草,嫩叶可食。
荆、益:荆州和益州。在今西湖、四川一带。方用兵:正在打仗。

作品赏析

  此诗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自春至夏,北方三月不雨,此诗即咏写此事。

  首两联交代背景,描写“春欲晚”的时节的农村风光,并由杖藜老农话农事引入下层。三四两联借田家父老之口描述农村干旱情景。旱情的严重,田家父老的忧虑凸现无遗。下面四联写诗人内心的触动及深深叹息。诗人既为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岁岁劳作的悲苦命运而感叹,更为官府的剥削压榨,使农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和损害的现象愤懑不已,揭示出农民辛勤劳动反而日益贫困的真正原因并非只是天灾所致,而在于统治者的残酷盘剥,笔锋直指封建统治者及不合理的制度。尾两联又回到眼前现状的描写:土地干旱无法耕种,人们只能用野果野菜充饥,而清兵又要从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向云南发兵进攻,人们在遭受灾荒的侵害、官府剥削压榨的同时,还要蒙受战乱的痛苦。

  此诗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和生活处境寄予了深深的关切同情,对腐败统治阶级及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极富战斗性和认识价值。

王士祯简介

清朝·王士祯的简介

王士祯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王士祯的诗(1835篇) 王士祯的名句

猜你喜欢

春不雨

清朝王士祯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冬至春不雨元夕后一日雨作邦人甚喜

宋朝郑刚中

晴科酿春温,气候如浊酒。
我虽六尘清,亦若醉一斗。
朝来天风云,高叶聚良久。
向晚等甘露,数点断还有。
迤逦万瓦鸣,飘潇近窗牖。
郁陶散襟怀,秀润入花柳。
出门闻笑语,蹈舞皆白叟。
指予西江水,不可到南亩。
十日田无秧,奈此家数口。
乃知天地心,慈爱均父母。
吾侪拙於言,额上但加手。
人穷诗或工,肯为作诗否。

县境不雨数遣比丘祷佛於庙祀龙於社皆不雨闻

宋朝毛滂

自酌椒浆酹紫渊,步虚声彻羽衣翩。
坛心月冷刑鹅俎,雨脚风摇浴狶天。
百里饱看红{左禾右罢}稏,一杯轻愧黑蜿蜒。
韦编漫记经纶事,老对云雷却惘然。

不雨

宋朝张耒

齐安一郡雨不足,稻畦土坚不入谷。
城中赤日风吹沙,老鸦衔火烧竹屋。
百尺长绳抽井底,井中泥滓多于水。
潭边龙祠悬纸钱,谁令霹雳惊龙眠。

不雨

宋朝文同

陵阳官居遇久旱,发喘浑如起新病。
已惊赤日晨可畏,更恨炎风午尤盛。
徒嗟禾黍尽焦落,无奈蝇虻转豪横。
安得神龙驾九宵,大注满倾如倒井。

不雨

宋朝孔平仲

雨意竟寥寂,浮云如涌泉。商羊空自舞,霹雳谩加鞭。

溽暑烦挥箑,荒湾久住船。何时出污浊,洗闷向清川。

不雨

宋朝王令

去岁秋霖若决川,今春不雨旱良田。
道边老幼饥将死,云外蛟龙懒自眠。
赤日有威空射地,清江无际漫连天。
谁将民瘼牋双阙,四海皇恩不漏泉。

不雨

宋朝裘万顷

农时阅月天不雨,嘉谷丛中龟兆生。
云势只随风聚散,鸠声空报客阴晴。
半生忧国发欲白,一饱无期心屡惊。
尚愿秋阳化甘澍,稍苏枯槁望西成。

久不雨

宋朝陈淳

草庐卧龙目未开。岩溪作霖手未抬。
苍生望望亦劳尔,滂霈甘泽从何来。

交秋不雨

宋朝戴表元

淤水飞成雨,焦田灌作秋。
江潮双趼底,伏蜡肩头。
虾螺知何罪,蛟龙自不忧。
吴儿有高廪,正荡采菱舟。